登楼杜甫翻译和赏析

《登楼》的翻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
《登楼》的原文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
《登楼》的注释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
【登楼杜甫翻译和赏析】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 。北极:北辰 。
6、西山寇盗:指吐蕃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 。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 。故吐蕃也莫相侵 。
7、《梁父吟》:乐府篇名 。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 。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
《登楼》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 。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 。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
全诗写景写情,雄阔深远,委婉含讽 。同年,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原在阆州(今四川阆中)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异常,马上回到成都草堂 。在一个暮春,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 。
《登楼》的赏析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
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 。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
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北极,象征大唐政权 。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 。
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 。
《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 。
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