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点】医改进程迟缓的原因及破解之策( 二 )


汪恩民在分析文章中指出:“很多地方的社会办医准入起点仍存在隐性壁垒 , 如医疗土地难拿 , 且多为城市的边缘地带容许民营医院填补 , ‘玻璃门’‘弹簧门’始终存在” 。 徐文宸 则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发现:“在过去十年间 , 通过降低社会办医门槛使民营医院在数量和占比上不断增加 , 但民营医院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发展缓慢 , 并没有形成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相互竞争的格局 。 同时 , 医保定点资格和区域卫生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因素给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隐形的障碍 。 因此 , 民营医院的发展并未如预期一样对医疗市场结构产生足够的影响 。 ”
2.2 医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执业
医务人员自由执业是医改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 。 首先 , 只有允许医务人员自由执业 , 竞争充分的医务人员人才市场才有可能形成 , 医务人员才有可能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 , 也才能倒逼医疗机构改革完善人事薪酬等管理制度 ,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 从而促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 , 并依靠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务人员 。 其次 , 允许医务人员自由执业将能够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提高医务人员的生产力 , 从而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 让患者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 第三 , 有了医务人员的自由执业 , 才能够促进医生集团的形成 , 以全科医师为守门人 , 帮助病人解决一般疾病 , 把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慢病管理的患者留在基层处置 , 同时把真正有需要的病人选送到更好的医院 , 从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真正形成 , 让医疗服务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配置 。
2016年 , 党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 要“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 , 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 。2019年 ,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在《关于印发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 2019〕 39号)中提出 , “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 5年 , 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 , 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 。 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 , 或加注全科医师执业范围的专科医师 , 全职或兼职开办全科诊所” , “鼓励不同专科医师成立适宜规模的合伙制医生集团 , 举办专科医师联合诊所” 。
但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 )》(以下简称《年鉴》)显示 , 2018 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 万人 , 其中在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登记的超过942 万人 , 在非公立医疗机构登记的卫生人员数量接近287 万人 。 从非公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占比不足1/4 、而此类医疗机构在数量上已成多数的情况来看 , 说明大量医务人员主要还是在公立医疗机构从业 , 意味着公立医院比社会办医疗机构有着更强烈的吸引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丰厚的收入水平、更高的社会地位 , 等等 。 所有这些 , 只能说明支持并鼓励医务人员自由执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存在不足 。
【社会【观点】医改进程迟缓的原因及破解之策】1.3 公立医院未能真正去行政化
公立医院只要真正“去行政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开” , 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法人 , 也才能拥有人事管理自主权和薪酬分配自主权 , 从而保证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 。
早在2010 年 , 国家就已经在政策上启动了对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方面的工作 。 2010 年 , 原卫生部、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 号) , 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 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试点任务就是“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 , 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 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 , 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 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