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点】医改进程迟缓的原因及破解之策

2009 年启动的新医改让老百姓充满期待 。 一晃十年过去 , 新医改成效明显 , 全民医保制度全面建立 ,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 综合监管体系更加健全 。 但是 , 我们也必须承认 , 一些关键性医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 老百姓的就医体验并没有太大改善 , “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在医保制度全民覆盖、医药改革全面深入的当下 , 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特别是加快推进社会办医发展、医务人员自由执业和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 , 从而扩大医疗服务有效供给 , 提高医务人员生产力 , 无疑是破解目前困局的应对之策 。
1 供给侧改革进展迟缓
从现实来看 , 医疗供给侧改革在社会办医、医务人员自由执业、公立医院去行政化三个方面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 这也是我国医改未能有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
1.1 社会办医发展缓慢
发展社会办医 , 不仅是现实需要 , 也是一种策略 。 在公立医院“ 独霸天下” 的当下 , 为社会办医拓展发展空间 , 是一种典型的增量改革思维 , 在做大增量的同时渐次改革存量 , 让存量改革多出来的人财物有一个吸纳的地方 , 尽量减少改革阻力 , 从而保证改革工作的稳妥推进 。 而竞争较为充分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加入 , 也可以为公立医院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办法、薪酬分配方式以及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 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标杆 。
在政策层面上 , 国家对社会办医一直持鼓励和开放态度 , 下发了一系列支持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文件 。 2015 年 ,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 号)中明确要求 , “各级相关行政部门要按照‘非禁即入’原则 , 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 , 整合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执业许可等审批环节 , 进一步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 , 不得新设前置审批事项或提高审批条件 , 不得限制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申办医疗机构相关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 。 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立审批的属地化管理 , 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 , “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 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政策 。 不得将医疗机构所有制性质作为医保定点的前置性条件 , 不得以医保定点机构数量已满等非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因素为由 , 拒绝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2016年 , 党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 。 2019年 ,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在《关于印发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39 号)中规定 ,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诊所不作限制 , 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 。 同年 ,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在 《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2 号)中在“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简化准入审批服务”、“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分工合作”、“完善医疗保险支持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规定。
然而这些年来 , 社会办医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 , 但成绩并不理想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33 家 , 除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 33009 家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032 个、民营医院20,977 个 。 尽管2018 年我国民营医院在医院数量上的占比已经超过63%, 但民营医院的床位数、诊疗人次占比却不到三分之一 , 持续增长的医院数量并未匹配应有规模占比 。 《公报》显示:2018 年末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4万张 , 在652.0 万张医院床位中 , 公立医院床位占73.7%, 民营医院床位占26.3%;在诊疗人次上 , 2018 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0.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 , 而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只有5.3 亿(占医院总数的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