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店后厂”开始作为一个几百亿美金的独角兽|中国制造强在哪儿?从美特斯邦威到Shein( 三 )


南极人的商业模式是服装产业链发展到现在为止 , 最“轻”的模式 , 超过90%的毛利 , 不建工厂、不管渠道、没有设计、不承担资金与退货风险 , 经营的产品是“商品信息” 。
不过 , 南极电商的模式 , 大部分服装企业用不了 , 因为服装是时尚行业 , 设计是灵魂 , 南极人这种放弃设计开发的模式 , 只能适用于服装类目中保暖内衣、内裤袜子等款式变化不大的类标品 。
再“轻”也不可能了 , 对于不断探寻新商业模式的服装企业而言 , 对供应链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可能的选项 , 这个中国服装产业链的创新故事 , 终于翻到了Shein这一章 。
立足“设计师红利”的Shein
在分析Shein之前 , 我还是要回头再谈一谈海澜之家 , 谈一谈这个品牌为什么总是给人很土的感觉 。
商业模式是一环套一环的因果循环报应 , 前面说 , 海澜之家让上游供应商承担库存风险 , 那就必然要让上游供应商参与设计环节 , 同时也能降低自己的设计成本 。 这个模式看似聪明 , 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矛盾 。
下游渠道只承担销售任务 , 不用“背库存” , 自然倾向于备货充足 , 款式越多越好 , 最终失去了反馈消费倾向的动力;但上游供应商要承担滞销的风险 , 自然只愿意设计经典款和大众爆款 , 结果导致海澜之家成为充满县城审美的“土味国牌” 。
谁承担风险 , 谁才能真正负责 , 所以 , 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要回归设计 , 任何商业模式都不能避开这一环节 。
在“买手制”下 , 新款开发成为核心驱动力 , 但“买手制”的组织太松散 , 不利于管理 。 Shein早期也大量采用买手 , 但后期组织架构重新回到传统设计团队——但是 , Shein对设计流程进行了工业化的改造 。
传统的服装设计 , 极度依赖设计总监的个人眼光 , 而Shein依靠的是中国的“设计师红利” 。
Shein的设计师基本上都是纺织学校毕业的大专生 , 坐在电脑面前 , 每天出新款的速度极快 , 经过很多积累经验的过程后 , 就能达到传统设计师几倍的工作效率 。 Shein的设计师更像是一个“设计工人” , 这个“流水线”就是公司功能强大的“情报收集系统”和“设计辅助系统” 。
支持这个设计体系的是两个更强大的体系:
一个是投放和测款系统 , 利用页面巨大的流量进行测款 , 从每天要上线的几百款新款中 , 根据消费者的反馈 , 安排生产计划 。
每天上新几万款SKU , 这背后又需要柔性供应链的支持 。
柔性供应链 , 听上去非常高大上 , 实际上 , 高大上的智能工厂成本太高了 , 真正能做到低成本柔性生产的还是“服装小作坊” , 老板娘就是员工 , 没有管理费用 , 没有社保不交税 , 还没有上下班的概念 , 有活就开工 。
但这一类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 , 交易成本高、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 Shine解决的方法是缩短账期 , 加强资金扶持 , 加大考核力度 ,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甚至借钱入股给优秀的供应链 , 帮助它们更新设备 。
从“前店后厂”开始作为一个几百亿美金的独角兽|中国制造强在哪儿?从美特斯邦威到Shein
文章图片
其实上面这些方法 , 不少淘品牌也在做 , 但做不好 , 因为供应链管理太花钱了 , 国内线上服装销售那一点可怜的毛利根本不支持 。
最终 , Shein的“设计师红利——独立网站海量试款——高毛利的跨境电商——柔性供应链”就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 。
供应链优势是什么?
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从人口红利、体制红利、基础设施优势 , 进入到供应链优势的阶段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以别针厂为例解释分工的重要性:一个工人独自生产别针 , 一天的产量只有几十个;可如果让每个工人只做其中一个流程 , 那么最后 , 每人每天可以生产几百个 。
亚当·斯密说 , 别针厂这么做 , 不是政府要求的 , 而是他们发现这么做效率更高 。
供应链的本质是分工 , 怎么效率高就怎么分工 , 每一个行业都不一样 , 有一些行业 , 比如化工 , 上下游一体化就比分工效率高 。
前文列举的这些企业告诉我们 , 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势不是靠顶层设计 , 而是无数参与者不断往各个方向用真金白银试错的结果——之所以叫“试错” , 因为大部分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
所以 ,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 是来自底层的创新精神——也离不开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和对创新的制度化保护 。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