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二 )


“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文章图片
涨有涨的道理
这一变化也的确有强劲的数据支撑 。 以新能源车为例 , 纵观当前的A股市场 , 很难找到一个拥有5-10年极强确定性且渗透率后续能达到100%的概念 。
鑫椤资讯的数据就显示 , 2011-2020年 , 新能源汽车基本保持高速増长趋势 , 2020年受疫情影响而增长停滞 , 但常态化防疫后生产消费逐渐恢复 , 新能源汽车恢复高速发展状态 。 到2020年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4.2% , 比起2019年几乎翻倍 , 主要是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了倍数増长 。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4% , 维持明显的提升趋势 。 2021年前5月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5万台 , 占比8.7% , 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长将更加快速 , 且到2040年渗透率有望达到40% 。
“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文章图片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Pictet)提及 , 中长期而言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的速度永远会比我们预期的更快 。 各国政策支持是主要动力 , 例如英国2030年禁止销售燃油车 , 加拿大则是2035年 。 尽管多数机构认为整车估值十分昂贵且竞争愈发激烈 , 但机构仍青睐电池等中游环节 。
“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文章图片
于是 , 以动力电池为核心业务的宁德时代 , 一举成了时代的宠儿 。
其实今年以来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火爆 , 但排名高居榜首的宁德时代的1-5月的市场占有率却跌破50%大关(49.1%) 。 而且下跌还在持续 , 5月最新的市场占有率仅有43.9%(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 。 此前不少分析师认为 , 国内动力电池整体格局尚未完全定局 , 二线电池企业装车量激增占据一部分宁德时代的份额 。
但一个“4年大单”暂时打消了各大分析师的顾虑 。 6月28日晩上 , 宁德时代突发公告称 , 为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 在2020年2月与特斯拉签订的协议的基础上 , 公司与特斯拉签订协议 。 协议约定 , 公司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 , 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
于是 , 中金等券商纷纷大幅提升其目标价位 。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霸主地位是其领先技术和低成本共同促成的 , 下一步或将在储能这个万亿市场继续占据首位 。
此外 , 就光伏而言 , 未来成长空间也异常可观 。 全球2020年总装机量10GWh , 相比2010年89MWh的市场规模 , 增长118倍 , 全球储能市场正处于发展快车道 。 鑫椤资讯的数据也显示 , 我国2020年总装机量超过2.4GWh , 相比2010年9MWh的市场规模增长266倍 。 全球2025年总装机量预计达到195GWh 。 国内2025年总装机预计达到33GWh 。 2060年碳中和 , 储能年需求空间10TWh;2020-2060年累计94TWh , 新增储能年复合增速约7% 。
“宁组合”PK“茅指数”,谁才是王者?
文章图片
警惕短期光伏和新能源的高估值
但问题在于 , 在二季度高歌猛进的行情下 , 市场不得不担忧景气赛道是否会遭遇类似上一轮白酒板块的“杀估值” 。
估值的担忧实则较为普遍 。 再以宁德时代为例 , 目前其市值已超1.2万亿元 , 一外资机构分析师算了一笔账——以2025年预测 , 全球锂电需求1000GW , 对应全球2000万辆新能源车 , 2021年预计销量500万辆 , 电池需求1000GW , 假设未来宁德时代获得30%~40%的全球市占率 , 单价现为0.8~0.9元/W , 2025年可能降低到0.5~0.55元/W , 就相当于2400亿元的收入 , 再加上储能的收入 , 大致推算为3000亿元 , 以10%的净利润计算 , 约达300亿元 。 以宁德时代目前1.2万亿元的市值来看 , 哪怕是40倍的估值也是2025年的事 , 现在才2021年 。
尽管如此 , 部分机构的基金经理的心情极度矛盾 , 对于是否要对光伏和新能源获利了结尤为纠结 。 有一位内资基金经理对笔者表示——现在大家在不断地论证到底是不是从龙头撤出来换一些次好的品种 , 还是继续保持关注龙头 。
纠结的原因在于 , 对于龙头企业已经获得的高获益水平和估值 , 的确需要警惕 , 但龙头企业却并未“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 , 而是持续引领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 这让投资者难以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