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先秦诸子其实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二 )


墨子和杨朱在当时影响都很大,《孟子·滕文公下》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的一生主要是和这两派作斗争,他认为“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孟子批判杨朱“无君”,杨朱“为我”自然“无君”;批判墨子“无父”,墨子讲“兼爱”,别人的父亲和自己的父亲没有两样,在孟子看来自然是“无父”。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起到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作用。墨子“无父”,杨朱“无君”,都对孟子理想的社会秩序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霸道依靠外在的力量胁迫人们必须遵循某种社会规则,王道则寄希望于人们主动自发地维护和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单单依靠个体的自觉性往往无法维持社会秩序。为此荀子主张礼法并举,在重视“礼”的同时又特别强调“法”的作用。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和李斯则走的更远,他们认为个体的自我约束根本靠不住,只有“法”才能保证这个社会正常运转。
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至于人们往往以为法家缺乏仁爱慈惠之心。然而《韩非子·奸劫弑臣》却说:“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从中不难看出,韩非实际有着崇高的理想,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不亚于儒家。
儒家和法家各自从“礼”和“法”的角度提出了规范社会秩序的主张,墨家为伸张正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道家和杨朱一派看似保守、自私,其出发点也是为天下苍生计。由此可见,先秦诸子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