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图|《国家宝藏》:从国宝之象看中华之境

提起国宝,人们脑海里呈现的大概是一件件文物:成于何时,现于何地,意义如何,价值几何……境生于象,又超乎象。一件件国宝之所以散发出无穷魅力,绝不单单是出于技或艺的高超,《国家宝藏》清晰呈现了国宝的象外之境。
伏羲女娲图|《国家宝藏》:从国宝之象看中华之境
文章插图
查找国宝的“身世”
国宝并不意味着系出名门或价值连城,但它一定传递着生机勃勃的人文精神,透露出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朴拙的铜鎏金木芯马镫,或许不足以夺人眼球,但它的确是一项改变了世界军事史的伟大发明,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正是“中国的马镫在最初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那斑斑锈迹中,隐藏着中国北方大草原的金戈铁马,闪耀着欧洲骑士时代的耀眼光芒。
以又轻又薄的禽骨制成的贾湖骨笛,长不过一尺,没有任何装饰,通体泛黄,正是它把中国音乐文物的源头推到了距今八千多年前,而且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就用七个直径完全一致的音孔奏响了现代音乐中的标准音。《国家宝藏》查找国宝的“身世”,不仅是重现昨日时光,更是跳出国宝之象,大秀纵横九万里人杰地灵。
呈现国宝的“遗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国宝的主人或制作它的匠人早已遁入历史,但国宝承载的文脉传承至今。
商代皿方罍上的云雷纹和北京奥运会的祥云标志是“近亲”,春秋的《孙子兵法》在世界五大洲赢得了曼德拉等“粉丝”,战国商鞅的方升理想延续成现代的统一计量标准,西汉的云南贮贝器化作杨丽萍的舞蹈元素,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催生了火爆全网的舞蹈“洛神水下飞天”,魏晋的《驿使图》画像砖几度代言中国邮政,唐代的《伏羲女娲图》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杂志,明代的大报恩寺琉璃塔被安徒生写进童话,乾隆爷的“福”字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大门上……《国家宝藏》呈现国宝的“遗传”,不仅是梳理器物演变史,更是跳出国宝之象,一览上下五千年薪火相传。
造访国宝的“故居”“新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留一方国宝。神州各地气候多样,物产有异,国宝隐藏着各具特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据坤灵之正位、仿泰紫之圆方的明清故宫,宝刻渊薮、汗青永照的西安碑林,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古典园林,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的西藏布达拉宫,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的敦煌莫高窟,八表同风、开启中华大一统的秦始皇帝陵,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的孔庙、孔府、孔林,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广汉三星堆,金风震铄、宏规大起的安阳殷墟……二十五座博物馆、博物院或遗址,浓缩着五彩斑斓的地域文明。
《国家宝藏》造访国宝的“故居”“新家”,不仅是按图索骥追本源,也不仅是描绘文物代表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明的千姿百态、活色生香,跳出国宝之象,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互鉴积厚流光。图书《国家宝藏》既适应碎片化阅读,又构建了历史脉络和逻辑线索。十分钟,你可以略知一件国宝,揭开一段尘封往事,牢记一份中国记忆。
文/柏英
伏羲女娲图|《国家宝藏》:从国宝之象看中华之境】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