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如何沦为了日本的附庸

提到洋务运动,就不得不提到张之洞;提到张之洞就不得不提汉阳铁厂。在19世纪末,汉阳铁厂是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国际舆论上称为“中国之雄厂”,被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之一。该铁厂在清末的员工有7000人,年产钢7万吨,是清朝钢产量的90?如果汉阳铁厂继续发展,将极大带动铁路、轮船、军工、机械制造、冶金等行业的发展。有人评价为“完全有问鼎世界钢铁托拉斯的能力”。

张之洞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如何沦为了日本的附庸
文章插图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庞大的公司,却未能避免悲惨的命运。1893年,汉阳铁厂竣工,第二年正式投产。然而,刚开炉不到5个月,汉阳铁厂就被迫停炉长达10个月。此后,汉阳铁厂就被买办盛宣怀接手了,最终被日本人完全控制,直到二战后才收回。为什么汉阳铁厂会遭遇如此的命运呢?这事还得从张之洞说起。1889年,张之洞准备开办铁厂,他派人前往英国订购冶炼设备。当时世界上有两种炼钢方法,一种是酸性法,一种是碱性法。酸性法只能炼含磷低的铁矿石,而碱性法可以除掉铁矿石中的磷成分。显然,不同的铁矿石需要不同的炼钢炉。当英国人询问矿石和焦炭的性质以便采取哪一种炼钢炉时,张之洞回答:“中国之大,什么类型的矿石焦炭没有,何必多此一问”。于是英国人给张之洞提供了英国最先进的酸性炼钢炉。

张之洞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如何沦为了日本的附庸
文章插图
然而,钢铁厂建立后发现湖北大冶的铁矿含磷量比较高,导致钢铁厂炼出来的钢的含磷量超标,不能够用于建设铁路,导致大量的钢材积压。这个体现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有致命的缺陷。进行洋务运动的都是清朝的官僚,他们对市场经济还不太了解,对企业采用衙门式的管理,导致许多企业的经济效率十分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张之洞不仅在选择冶炼设备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在选择地址方面也出现了问题。一般钢铁厂都是修建在铁矿石或者煤炭资源附近,这样能够减少运输成本。而张之洞为了方便监督铁厂,将铁厂的地址选择在了汉阳大别山之下。汉阳距离距离大冶120公里,距离萍乡煤矿500公里,运输成本高,导致汉阳铁厂的钢材缺乏竞争力。另外,汉阳是一个低洼之地,为了防洪,在建厂之前又填土9万方,耗资30万两白银,加大了工程量。

张之洞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如何沦为了日本的附庸
文章插图
张之洞钢铁厂选址时,汉阳附近没有煤矿。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患无煤”。铁厂建立后,张之洞花了大量精力,派遣人员在长江中游寻找煤矿,结果一无所获。1894年,汉阳铁厂开炉,铁厂用的煤炭是从开平煤矿也运来,甚至从德国、日本手中购买高价焦炭,铁厂的煤炭价格是外国铁厂的3倍。在这样的情况下,铁厂生产的钢材价格也就高,在市场上门庭冷落。汉阳铁厂运转起来,每月的开支要8万两,造成了巨大的亏损。到1896年,汉阳铁厂已经消耗了568万两白银,张之洞撑不住了。这时候,中国第一大买办盛宣怀接手了铁厂。为了解决煤炭问题,盛宣怀花了500万两修建了汉阳到萍乡的铁路,并对萍乡的煤矿采取了新的开采方法。之后,他又花了300万两白银改造了铁厂的轧钢、钢轨、钢板厂等。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为了汉冶萍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公司。到1909年,汉阳铁厂终于练出了合格的钢材。因为当时中国在修建粤汉铁路、京汉铁路等,因此汉阳铁厂得到了一大批的订单,铁厂开始盈利。【张之洞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如何沦为了日本的附庸

张之洞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如何沦为了日本的附庸
文章插图
但是,汉阳铁厂也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为了扭转铁厂的局面,盛宣怀大量向日本借贷,日本的借款条件十分苛刻,那就是只准用矿山作为抵押,并且不能转为给他人。从此,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开始被日本控制,成为日本八幡制铁厂的原料提供地。盛宣怀一共向日本借贷17次,总额高达3700万日元。在20世纪30年代,两大矿产地超过一半的矿产运输到了日本。1914年,一战爆发,国际铁矿石价格猛涨,然而日本却锁死了矿石价格,导致汉冶萍公司无法涨价,出现了严重的亏损。1913年,袁世凯提出将汉冶萍公司收归国有,但是盛宣怀作为买办的性质就暴露了出来。他不仅坚决反对国有,而且还希望将公司转给日本人。1915年,日本在“二十一条”中提到汉冶萍问题,“将汉冶萍公司作为两国合办事业,未经日本政府之同意,所有该公司的一切权力产业,中国政府不得自行处分。”抗战爆发后,中国将汉阳铁厂迁徙到大西南,没有搬迁走的就全部炸毁。如今,我们只能看到汉阳铁厂留下的一些遗址。参考资料:宋鸿兵《货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