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彭华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有位妈妈,李女士,从网络上找到我,向我哭诉,她的儿子今年14岁,已经辍学6个月了,天天打游戏,黑白颠倒,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爆粗口,都是因为网络问题,和父母发生激烈冲突,把妈妈打得鼻青脸肿,把爸爸打进医院,并且扬言,大不了和你的同归于尽,反正我也不想活多久。
为什么这个孩子情况会这么严重?透过和这位妈妈的沟通,我发现,孩子从小的时候,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学习就抱有很高的期望,由于自己小时候由于家里条件有限,没能读大学,所以自己心中一直留有一个遗憾,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读一个好大学,能够有很好的出息。所以,这位妈妈从小就陪孩子读书,写作业,听到说练书法有助于孩子的定力,就给孩子报书法班,听到国学对于孩子很有用,就给孩子报国学课,除了工作,这位妈妈的生活几乎只有孩子。
家庭|彭华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文章插图
由于孩子出生后,婆婆没有过来帮忙带孩子,老公的弟媳生孩子后,婆婆却一直在旁边照顾,并且帮她带孩子,所以这位妈妈心中一直有很大的怨恨。
孩子爸爸由于是技术工作,工资多年来一直没怎么上涨,李女士后面转销售工作,业绩越来越好,工资比老公高不少,随着工资的上涨,李女士也是对待老公的态度也越来越傲慢,老公自尊心也比较强,两个人经常冷战,同住一间屋,却形同陌路,为了孩子,勉强凑合着在一起。
所以这样的家庭关系下,李女士更加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儿子在小学阶段表现也确实很出色,每每同事间聊起自己的孩子,李女士非常开心。但是情况在小学六年级,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儿子开始作业拖拉,发脾气,不上补习班,李女士非常生气,但是没有学习过家庭教育,所以,要么对孩子一顿训斥甚至打骂,要么就和孩子谈条件,妥协退让。结果就越来越糟糕,直到孩子完全不读书。
家庭|彭华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平时我遇到太多类似的家庭情况。很多夫妻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彼此指责,家庭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因此迅速离婚。
在焦虑浮躁的社会,家长为了更好的家庭生活,往往不得不拼命地赚钱,然后在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就会不知不觉形成一个认知,孩子一定要成绩好,将来才能考一个好学校,进而才能够考一个好大学,最后才能够找一个好工作,将来才能够更轻松地赚更多的钱。
在这样一种大众认知下,不少家长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共识,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将来赚钱是最重要的。即使嘴上不承认,但是心里面往往是这样子认为的,即使自己不承认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孩子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父母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常常说教育孩子,不是看你怎么说,也不是看你怎么做,最重要的是你最终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样的感受感觉。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在这样一种教育思维下,所以就出现了遍地都是教育问题的现象。家长要想真正把孩子教育好,必须在随波逐流的环境下,保持一份清醒的思维。我们必须好好地问一下自己: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家庭|彭华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文章插图
《大学》里讲:德为本,财为末。《弟子规》里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朱子家训》里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诸葛亮《诫子书》里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圣先贤在经典里面反复强调了教育的根本,首先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但是,在焦虑的教育环境下,在学校里面往往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在社会上,往往以一个人赚多少字来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而这样的评价思维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样的导向?如果家长也随波逐流,给孩子这样的一个感觉,那么孩子内心往往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只有我学习成绩很好,爸爸妈妈才觉得我优秀,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如果我成绩下降,爸爸妈妈就会对我很失望。所以很多的孩子在进入初中或者高中后成绩下滑,自己就开始接受不了,不愿意去学校,因为他们的内心害怕周围人的眼光。
回到我们刚开始分享的案例,为什么这个孩子对待父母会如此忤逆,这样的孩子即使成绩优秀,未来会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就是家长过度重视成绩,忽视道德教育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