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综合|盲人拍出行视频被批“优胜劣汰” 当事人:习惯了,仍会推动“无障碍”事业

“残疾人,就别出门给社会添乱了。”这是盲人博主郑先生视频下的一条评论。
31岁的郑先生是一位双眼仅有微弱光感的盲人,也是深圳的一名信息无障碍培训讲师和工程师。从今年5月17日起,他开始在某网络平台以“盲探-小龙蛋”之名发布短视频,视频多讲述视障者的出行之困。
北青网综合|盲人拍出行视频被批“优胜劣汰” 当事人:习惯了,仍会推动“无障碍”事业
文章图片
网友留言 图据光明日报
【北青网综合|盲人拍出行视频被批“优胜劣汰” 当事人:习惯了,仍会推动“无障碍”事业】在8月1日的视频中,郑先生站在电梯里,双手摸索着楼层按键说,“看不见数字,也摸不着轮廓。到了一个楼层,也没有语音提示,哎呀,太难了。”孰料却有网友表示,“残疾人,就别出门给社会添乱了”、“优胜劣汰吧,成本太高”、“你要一个城市为你服务”……此事引发广泛热议。对此,红星新闻评论,“认知残缺比身体残缺更可怕”。
9月21日,红星新闻采访对话视频拍摄者郑先生,他称仍会坚持推动“无障碍”事业。“有这样的声音,我还更应该去做,这说明了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残障人士。如果能让更多人转变这个观念,就是有价值的。”
【拍摄初衷】
让设计师看到视障者困境 普及“无障碍”设计
红星新闻:用拍视频的方式讲述视障者的困境,是怎样的初衷和契机?
郑先生:今年5月17日是全国助残日,那天我参加一个活动,很多志愿者告诉我,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让家人把我们在出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记录下来。我觉得特别好,因为有些问题如果我打企业电话,或者直接到他们那里说,效果不是太明显。通过视频平台,至少能被很多人看见,也希望让设计师看到,因为跟维护人员反馈,可能他不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不能从源头上去推动这些事的改变,(拍视频是)希望让更多人从设计之初就能知道这个事情。
同时也能唤醒普通市民对这个方面的认知,提高大众对于残障群体的了解,让大家知道“无障碍”是一个通用性的设计,而不是针对于某一个群体的。比如,电梯里的语音播报,其实不单纯方便盲人。像小朋友个子矮,可能在电梯里被很多人挡住了,看不见到几楼。有语音,他就知道自己要下了。包括玩手机的人,如果没语音播报,一直玩手机可能就错过自己的楼层了。所以,有语音播报其实是方便了所有人,而不是浪费社会资源。
其实2011年的时候,我就在推动无障碍这件事情,只是最近还用了网络平台的方式。之前都是通过跟企业、街道办事处等直接反馈,他们态度都挺好的,有些能得到改善。比如深圳地铁,从2016年以后,有很大的提升。但我不能说到一个地方,就去打一个电话,别人也不会有太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