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焦虑的家长困在培训班:我如何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亲子关系|焦虑的家长困在培训班:我如何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焦虑的家长困在培训班
儿子辍学后,叶琳开始强迫自己学习。她辗转于网络平台上各式各样关于家庭教育培训的直播间,为此,有时候会在半夜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家人一度怀疑,她不是上课,而是被骗进了传销组织。最疯狂的一次,她不顾家人反对,提前一个月和单位请假,从四川赶到1300公里外的石家庄,待上3天2夜,听一位老师分析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
困扰叶琳的,是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问题。她曾想过把孩子送进戒网瘾学校,但是因为担心患有哮喘病的儿子身体吃不消,她还是选择学习如何做好父母。
只要看到孩子将自己反锁在卧室里,为了玩游戏时差颠倒,三餐不规律,她就会忍不住想把孩子送往戒网瘾学校。只有让自己沉浸在家庭教育的课程之中,她才能一次次地压抑住这股冲动。
焦虑感时常支配着叶琳,在年轻父母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就提到,87%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7%的家长存在重度焦虑。
报告的作者、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曾在论文中提出,“‘教育战争’中,家庭关系充满了火药味和狭隘的功利性,众多家长受社会和市场的刺激行为迷惑,心神不宁,常年处于高度焦虑之中,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争吵不断,悲剧时有发生,大人、孩子均成为受害者,这是‘家庭关系的扭曲’”。
各种家庭教育培训班和相关的书籍文章,是家长们消解焦虑的方法之一。早在60年前的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就开发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这被公认为第一个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培训。他出版的著作,直到今天仍然在国内一些电商平台培养亲子关系类书籍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叶琳最近报名参加的一个培训班,是由“华西医院心理学专家”授课的亲子沟通训练营。课程运营团队预计,训练营每期的报名人数大约为500人,但实际报名人数远超于此,第一期就有1086人。
这个为期9天的训练营里,完成所有课程的家长不足20人。但这并不妨碍焦虑的家长涌进微信后台报名。
困扰
报名亲子沟通训练营后,每天晚上7点,叶琳会准时蹲守在直播间,有时甚至顾不上吃晚饭。她怕手机信号不好,专门借一台笔记本电脑听课。直播时,她也不和其他家长互动,将专家讲课的页面设置为全屏,准备好纸笔认真做着笔记,按时提交每一次课后作业。
人数最多的时候,直播间里有超过400人在线。他们大都是第一次当父母的新手,面对孩子的哭闹和乱扔玩具等行为束手无策。直播间里也有作为祖辈的老人,他们想要通过学习跨越时代的代沟。
困扰着父母们的问题各种各样。让一位2岁男孩的母亲感到焦虑的是,在离开孩子时,她不知道应该偷偷离开还是当面告别。刷牙这样日常的小事,也成了有些家长眼中的大事。一位家长,担心上幼儿园的孩子刷牙不干净形成龋齿,长期自己上手给孩子刷,这成为她沉重的负担。她知道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但还是担心,她觉得连成年人都不能刷干净牙齿,小孩更不行。
还有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容易变得歇斯底里。一个10岁女儿的母亲,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发火,重复着以前她的母亲对她的教育模式。想到在成年之后,她和母亲没有任何亲密互动,从来不会搂着胳膊或牵手一起逛街,这位新手妈妈感到担心。还有一位职业女性生育二孩后,没有长辈帮助,只能被迫在家带孩子,忙碌的时候遇上孩子不听话,她完全控制不住情绪,总是把连带着其他压力的负面情绪撒在孩子身上。
报名的家长中男性不多。从事IT工作的爸爸是其中的一个,他发现自己不会哄孩子,女儿不愿意和自己说心里话。而有的家庭,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通过每天打电话和孩子交流,孩子每次接电话时都不情愿,但又会在家里念叨“爸爸是为了工作不能回家,不是不要我们”。
培训班里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最多。有的孩子叛逆,逐渐开始厌学,甚至长期辍学在家。其中有些学员的孩子已经被确诊患上精神疾病,并开始治疗。这些家长不知道面对被疾病困扰,敏感脆弱的孩子该怎么办。有些父母在孩子精神出现问题之后,自己也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生司徒明镜是亲子沟通训练营的老师之一。她有10多年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她发现这两年因为情绪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占据了门诊人数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