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市值管理新模式:黄牛与基金经理互相壮胆儿

文|张佳儒
“我要飞得更高” , 茅台股价一嗓子喊到了1780元 。 原以为 , 茅台在前高管被查的利空下 , 随便下跌个点数意思意思 , 没想到如此傲娇 。
当然 , 这不是什么稀罕事 , 作为中国男人的面子 , 茅台早已养成“万事皆利好”体质 。 不像男人的衣柜 , 股价连宠物粮股都不如 , 不会变通 , 衣柜里摆上茅台还愁股价不涨?
话说茅台咋有这种魔力 , 酒明明都只是C2H6O(乙醇)组成的液体 , 和拔火罐点火那家伙不是一个成分吗?马云听我这话一个白眼瞟过来 , “我年轻的时候也讨厌茅台 , 但是等我有了一定人生阅历的时候 , 就开始喜欢了” 。
【茅台市值管理新模式:黄牛与基金经理互相壮胆儿】品不出茅台的绝妙味道 , 原来是太年轻 。 这话有道理 , 因为中国男人买得起茅台 , 又好面子的时候 , 确实在中年 。
为了中国男人的面子保值 , 黄牛们操碎了心 , 没日没夜地蹲守在各大超市门口 , 把一箱箱茅台搬到仓库 , 悉心照料 , 捧在手里怕碎了 , 含在嘴里怕化了 。
炒股软件前 , 基金经理们对黄牛们竖起大拇指 , 看着上涨的股价 , 嘴里哼着歌 , “感谢天 , 感谢地 , 感谢命运 , 让我们相遇 , 自从有了你 , 茅台涨到2000不是奇迹……”
没错儿 , 如今的茅台 , 已经到了黄牛和基金经理互相壮胆儿的时候 。 茅台左手拎着中国男人的面子 , 右手给资金指明方向 。
茅台市值管理新模式:黄牛与基金经理互相壮胆儿
文章图片
事情是如何发展的?
过往的几十年间 , 茅台酒一度是官商之间推杯换盏的主要媒介 , 这种社交场景下的背书效应 , 给茅台贴上了“御酒”的身份标签 , 一般人很难喝到 。
有人不同意了 , 80年代还可能在飞机上免费喝茅台 。 注意时间 , 80年代 , 手电筒都能算家用电器 , 骑个自行车都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 能坐飞机的非富即贵 。
从那时开始 , 茅台其实在塑造一种身份认同 , 即喝茅台的人尊贵 。
话也说回来 , 酒是人喝的 , 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认同 , 再高端的白酒也是辣嗓子的液体 , 除了拔火罐还真没啥用处 。
一项调查显示 , 中国社会活动中 , 占据重要位置的是关系和人情 , 请客吃饭又是培养关系的重要方式 。 无酒不成席”,中国人在酒桌文化中浸淫已久 , 甚至酒桌办事已成为“潜规则”,产生了潜在约束力,没有好酒就办不成事 。
2012年 , “三公”经费被严格限制 , 茅台很受伤 。 袁仁国给茅台探索了新出路:从主打公务消费市场 , 转战商务消费、个人消费及休闲消费市场 。 “御酒”洒落民间 , 自然成为高端场所及社交场合的首选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 消费升级推动社交升级 。 不知不觉中 , 茅台“绑架”了国人的面子 。 面子是无价的 , 茅台酒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 茅台酒价上涨 , 喝酒的人就越有面子 。
这种现象在冯小刚电影《大腕》里有台词深刻演绎:成功人士就是 , 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 , 不买最好的 。
哪里有超额收益 , 哪里就有黄牛 。 黄牛的涌入 , 炮制了真酒“一瓶难求”的大戏 , 买酒人的恐慌情绪 , 又造成茅台交易市场的繁荣假象 。
黄牛有多努力 , 你想象不到 。 物美、Costco等线下商超放量 , 黄牛们早早就雇了人或者直接在商超门口等着加价收酒;
天猫、苏宁等线上渠道放量 , 放量2万瓶茅台瞬间涌入80多万订单 。 四分之三的订单是黄牛 。
茅台镇机场放量1499飞天茅台 , 黄牛们干脆打“飞的”过去买酒 , 甚至还组团帮忙买酒即可免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