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大胡同当年是咋样一番盛景是咋形成的( 二 )


■推荐晓说第二季里面有几集讲北京的特别讲到了八大胡同■高赞答主说八大胡同就是当年的「红灯区」,没错,它确实是曾经「风月情色」的代名词。
但另一方面,从如今这一带留存的戏楼、戏班和戏剧名人故居你就能看出来,这里其实还是京剧的发祥地。



八大胡同,严格来说指的是如今北京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的一片胡同区。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而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其实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曾经也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档次”比较高,所以更加知名。
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各地著名戏班纷纷进京献演祝寿。其中,四喜、和春、春台、三庆合称「四大徽班」,最为著名。



其中「三庆班」率先进京住在韩家潭,随后进京的「春台班」则住在相邻的百顺胡同西口。也因此,老北京梨园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百顺、韩家潭。」
之后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了现在的京剧。
想象从来都不是凭空的,去看看今天的八大胡同,念念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试试在脑海中重构出当年八大胡同的盛景吧——哪怕只是从戏剧的这个维度。
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历史悠久,在明朝的时候因种有柏树而得名柏树胡同。清朝初年取谐音「百事顺遂」更名为百顺胡同。百顺胡同的东口是陕西巷,并行的北面是韩家胡同(韩家潭),南面与胭脂胡同相连直通两广大街。徽班进京的时候,多位京剧名人居住在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34号——京剧之父程长庚故居



程长庚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老生三鼎甲」,程长庚为「三鼎甲」之首,也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而不写他的名字。现在只有这些木刻雕花还记得“四箴堂”曾经的辉煌。
百顺胡同40号——俞菊生故居
40号院是著名武生俞菊荃的家。俞菊荃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世称「俞派」,后来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也在那里。
进入远门之后,下沉式的宽敞院子曾经是孩子们练功的场所,现在已经被各种违建所湮没...
百顺胡同55号——陈德霖故居
陈德霖是清光绪以来青衣演员的代表人物,世称「陈派」,他本人也被称为「青衣泰斗」。因为热心教育事业,一生收徒甚众,桃李满天下,所以也有「老夫子」的称号。梅兰芳、王瑶卿、王蕙芳、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并称为六大弟子。此外尚小云、韩世昌、黄桂秋等都曾得其亲传。



满是岁月印记的门墩儿记录着这些京剧大家们的曾经的故事……大外廊营胡同


凡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现代样板戏《沙家浜》。谭派第五代传人、谭鑫培的曾孙——谭元寿就曾经经典演绎了戏中男主人公——指导员郭建光。
大外廊营1号就是谭家6代人曾经生活的地方。



当年的老宅有6套院子,共有房子46间半,此外在老宅的西部还盖了一幢二层的西式小楼。谭家从清末咸丰年间便在此居住,前后长达130多年。
被保留下来的当年的拴马桩,显示着当年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谭鑫培是清光绪年间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那时的谭鑫培被称为「谭叫天」,誉满北京城。谭鑫培也是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从他开始,老生艺术被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基本稳定了京剧的格局。
不仅如此,在谭鑫培60寿辰的1905年,他在丰泰照相馆的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拍摄了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铁树斜街


北京的胡同,大都四平八稳。但从前门大街走进大栅栏,一直向西穿过煤市街,却是一条斜街,就是铁树斜街。
在老北京的胡同中,最老的是元朝的「砖塔胡同」,在元曲中已有记载。可细推究起来,铁树斜街也许更老,它要从金中期算起。
铁树斜街最开始只被称作斜街,到了清朝,有位姓李的做铁锅的棚铺很有名,于是就有了李铁锅斜街的名号。拐和锅只一字之差,到了清末便谐音为李铁拐斜街了。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改称铁树斜街。



清光绪20年(甲午)农历九月二十四,梅兰芳先生出生在铁树斜街101号的东厢房内。这里,也是他的祖父——清末伶界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梅巧玲的祖宅。
庚子年,梅兰芳六岁时,此处房产被变卖,举家迁至离此不远的百顺胡同居住。
陕西巷


陕西巷有着悠久历史,明初,大量商户云集前门外地区,招商居货,此巷聚集了许多陕西籍的木材商囤积木料,故名陕西巷。随着近现代北京城南文化的兴旺,这里也成为北京南城最繁华的地点之一。
从乾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
清吟小班并不只是皮肉生意,她们更多的是陪客人吃茶、宴饮、抚琴弹唱,弄曲填词。特别是在民国时期,「两院一堂」——参议院、众议院,京师大学堂中的新贵旧贵都常光顾这里,如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名士杨度,云南都督蔡锷、四川都督伊昌衡。1923年曹锟竞选大总统,选票的价格就是在八大胡同的清吟小班里定的。
旧时妓女有「南班」、「北班」之分。
「南班」主要是扬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女子,文化素养高,色艺俱佳,琴、棋、书、画、笙、管、丝、弦样样精通,还能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多数还能做一手好菜,真可谓上得厅堂入得厨房;黄河以北的「北班」女子技艺上就差强人意了。
陕西巷52号院——一代名妓小凤仙



说到陕西巷就不能不提清末民初的一代名妓小风仙。当年,小凤仙就是「云吉班」的挑班头牌。
讨伐袁世凯的蔡锷将军为掩人耳目,出入烟花巷之中,在这里结识了名扬京城的侠女小风仙,并成为患难知已。
为感谢小风仙的救命之恩,蔡锷留有对联:「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小风仙也曾书联悼念知音:「不幸周郎竞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她的传奇故事也被改变为很多的影视剧作品。张瑜、刘晓庆、蒋勤勤等知名演员都曾扮演过这位一代名妓——小凤仙。
德寿堂药店(南号)



在陕西巷的南口,至今屹立着一座香气馥郁的民国小楼。不过,弥漫其间的可不是浓郁的脂粉香,而是陈年的药香。
这就是始建于一九三四年的老字号德寿堂药店(南号)——也是相声《白事会》里「康氏牛黄解毒丸」的出处。



虽说当年京郊半壁店人、在怀仁堂当过伙计的康伯卿创办德寿堂的时候,同仁堂、万全堂、千芝堂、鹤年堂这药行「四大天王」已经有着上百年的辉煌,但到如今,这些百年老字号虽然金字匾额仍在,家训古方犹存,却实体早已烟消云散,只有83岁的德寿堂南号成为北京药店老字号里仅存的珍贵「孤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75号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20:00电话:010-63032093今天再踏进八大胡,当然早已看不到当年的会馆戏楼和烟花柳巷。这里既是北京目前保留最系统、最完整的一座民间历史博物馆,同时也是北京平民百姓最原生态的生活区。



拥挤的胡同、杂乱的街道和破败的院落;私搭乱建的棚子、横七竖八的电线和棋牌室哗啦哗啦的麻将声是这里的表象,但拿着这篇文章去找寻曾经的印记,你依然可以想象出那段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时光。
作者:穷游锦囊作者1039里的刘甜甜


欢迎关注:
机构号:@穷游锦囊
专栏:对世界上瘾(国外)\u0026amp;锦绣山河走遍(国内)\u0026amp;奇遇(视频)
穷游锦囊微信公众号:qyerguide
下载有用、有趣、能救命的“穷游锦囊App”,获取全新的旅行灵感及实用的旅行指南。


■八大胡同其实也就是老北京的“红灯区”。
旧社会时候,纨绔子弟们,都喜欢往一处去:八大胡同。这里算是老北京的“天上人间”吧。天上人间玩的是裸模+薄纱+海天盛筵,八大胡同更过分…我是一个害羞的人,讲不出口了啦。
今天,行路男喜闻乐见的重点在于:青楼里有无数故事,包括狎(xia,二声)女子和狎男子。
八大胡同说来话长,我们将会分成两篇来说。强调两点:
1.我们声明,这个话题不涉及对不同取向的评价。
2.讲这些故事,但坚决反对三俗。
1.小男孩摇身一变,回眸一笑百媚生
清朝初期,满族人吸取了明朝纵欲亡国的经验教训,政府严格规定:士大夫和皇族不许出入青楼,更不能和青楼女子发生关系。
但我们要相信能量守恒定律,在社会禁锢如此严格的情况下,既然把上层社会跟青楼的关系给切断了,那必然要从其他部分进行补偿。
况且这政策有漏洞——光限制了男与女,没提男跟男啊!



(图说:当年的一对好CP。)
为男男关系提供丰富社会土壤的,是当时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北京城市戏剧表演的兴盛。
众所周知,清代的公共演出团体里基本没有女性,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来扮演,包括年轻女子、中老年妇女、小女孩等女性角色。因此出现了一个特色的表演行业——“男旦”。要想成为男旦就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特殊训练。
详情参见《霸王别姬》,



(图说: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
男旦的养成史,堪称虐待。
从各地穷苦出身的小男孩儿里,选出身材瘦削,容貌清秀的,在小黑屋里关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吃最粗劣的粮食,最寡淡的素菜,还不能放油和盐。穷孩子本来多是黑黄黑黄的,经过这么一个月幽闭的训练,黑是不黑了,但面色更黄了。
那怎么着?拿鹅油的胰子(肥皂)擦洗全身,每天搓洗。



肥皂最好从小捡起。
然后开始熏香,每天身上佩戴各种各样的香囊、香袋,屋里每天也熏着。



(图说:熏得能招蜂引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