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的课程强度有多大?普通人真的跟不上吗

作为T大辅导员,本人所在院系所带年级中有十余人是双培计划进清华的,他们的入学分数大概比正常清华的分数线大概低100分左右,他们应该算是普通人进入清华读书的典型案例。从结果来看,这十余位同学在前三年的学业中未出现挂科的只有两人。这十余位同学中,略大于三分之二的比例尚不及格学分数大于10(如果他们是清华学生,他们就会上学籍预警名单),还有同学已经不堪压力选择了回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这样的普通人在进入清北以后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确是大概率事件
|北大在校生,开学即将大二
首先,既然这个问题提出,无论是不是映射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我们只需要客观回答就好,也希望评论的人们不要因为看到了和自己固有印象不同的回答就开始偏题、曲解、甚至诽谤。
我是纯高考党(691=131+138+138+284),没学过一点竞赛。
专业:元培学院,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
大一课程:数学分析(一、二,信科开设),高等代数(上、下,信科开设),计算概论A,军事理论,思修,高级英语阅读(b级英语课程),乒乓球,从清明上河图看中国的艺术和历史(元培学院新生讨论课),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程序设计实习,地震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Python语言基础及应用。
课程难度:
只讨论我学过的课。
大一上尽管一开始已经很小心翼翼,没有敢选数院开设的数学分析,结果依旧很悲惨。
水课,有,就是认真做pre,认真写读书笔记,基本能拿到80+的分数,但是这些课程就是这样,80+相对容易,90+却很困难。但是平心而论,如果认真背书,及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就像高考一样)
但是这个数学分析是个什么魔鬼啊课听得听不懂就不说了,每次作业一半都做不出来,基本上靠课后答案,答案还只有一句话思路或结果,甚至就没有答案。期中64直接给我搞崩溃了好吗?我上高中以来数学就几乎没有低于二倍于这个的啊?
据(室友)说,高数计算题更甚于数学分析,但是论述证明题很少,因此是可以通过大量刷题以迅速提分的,故而难度小于数学分析。
不好意思,太激动了导致数分这块说的有点多
高代:难,并且gx老师涉及部分抽代知识,答主成绩分别为81、82,但是及格还可以。
计算概论A:及格较简单,之前没接触过算法的话高分难。
程设:进阶版计算概论
以上是思维难度远大于高考的科目(让我体验到了以前没有过的感觉),也是高考党和竞赛党差距较大的科目,经常被不上课结果考试的时候提前交卷拿95+的集训队大佬碾压,但是如果只是想及格还是有可能的。吧
其他科目我觉得跟高考思维含量差不多,大多是一些机械性记忆和重复总结,比较简单。
一般老师给分会限制优秀率(85分以上人数不得多于40%),因此在同学中有“被正态(84分)”的说法,但多数老师会调整试卷难度使得优秀率低于40%,也就是说多半同学的成绩不会高于85分(提交申请表调高优秀率的老师真实活菩萨),但是不及格确实没多少(印象中数分7/130,其他科目懒得了解,但应该都是个位数(但听说某ics调分前均分54?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如果不追求保研出国就混个毕业的话还是可以轻松一些的,但来了北大的大家谁又甘心止步于此呢,任意一科60+(甚至70+)对于gpa都是致命的打击,无数之前全校乃至全省的佼佼者在此厮杀,视gpa如性命,高中从未超过一点睡觉的我大学已经不知道通了几次宵,感觉当今的大学教育受到高考的影响太多了,“唯gpa论”让每个人都忧心忡忡,每一分都牵动着一个生活在园子里的人的紧张的神经,同意前面一个答主说的,每个北大人或许都曾压抑迷茫过吧,就在那夜深人静中。
因此我认为,最难以撑住的或许不是课程强度,而是学校中以成绩为主要途径的各种高强度竞争的氛围。我院我级300人,上学期gpa排名后60都被年级主任找去谈了话。这之中不乏曾经的省前xx名,试问他们的压力会小么。当光环被剥夺,或是被周围更炽热的光环映衬得灰暗无比时,那是最应该自我审视的时候。
啊,有点偏了。
综上,理科课程强度很大,难度较大,及格难度中;文科通识类课程强度中等(英语等语言类课程偏大),高分难度大,及格难度低。
建议:
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好,无关乎成绩适当降低目标和期望,懂得时刻反思在选择范围内选择难度适合自己的专业(但理转文还是要慎重)如果只为了及格没必要选水课刷绩点,徒增压力(毕竟期末季要突击背诵压力不小)当然,以上是我个人感受,毕竟这是个小马过河的问题,并且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是清北学生,而即便他们以为自己是普通人,又有多少参考价值,又有多少人认为他们是普通人呢。


■正好19级新生刚刚入校,来写一个回答吧。
现在在物院就读,按题主的普通人标准可能来不了物院。我们重新定义一个完全没有接触物理竞赛的纯高考同学(分数690以上)叫普通人吧。
首先大一一进校,你会发现身边全是各种大佬,可能你是一个省的状元(省状元可能不会来物院吧/捂脸/),但是身边都是些什么各种各样的金牌,他们似乎都互相认识,口中说着您太强了之类的话。
开学第一周有一个什么力学免修考试(还有光学免修),你在假期自学了一下力学,于是报了名,但是发现有三分之一的题目根本无从下手。而那些大佬考完后都说什么完了完了,错了一个题,要挂了。可之后免修名单上有他们的名字,甚至还有一位巨佬过了光免。
正式上课后,你发现线代老师讲的根本就不是线代,而是默认你会了线代,开始讲高代甚至一点群论,期中考试你挂了,班级平均分也不到60,但是仍有大佬95+,期末简单一点,总评你刚刚过80。高数你遇到了一个爱写诗的老师,讲课用的是自己的讲义,讲的不是数分却也极其追求严谨,考试也有不少证明题,你非常努力,也只拿到了84,听说有大佬满绩。
而你认为自己预习过的力学,老师讲课的难度也很大,你有些概念完全没接触过,但是旁边学过竞赛的同学会非常熟练的运用,最后你勉强拿了个90,这已经是你非常尽力+预习的结果。计概什么的,大佬的大作业完全碾压你,但是老师给分还是很不错的。
第一学期结束,你的绩点只在中游,此时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种选择,自暴自弃,于是你凉了。可能运气好一点能混到毕业,运气不好就退学了。
第二种选择,仍然坚持或者是转专业,你可能仍然会比较辛苦一点,成绩也在80多到90多之间徘徊,但是你渐渐能跟上老师讲的了,缩小与大佬间的差距。虽然有些人你还是只能仰望(绩点3.95+或者是大二就发了prl一作)但是你相比自己有了不少进步,最后毕业时也能有一个不错的去向。
物院对普通人并不是特别友好,但是通过努力,你能有所收获,甚至能超过一些入学时很厉害的人,但是还有有些人你只能膜。

■清华本科不知道,硕博总的来说压力还好。当然,北大也一样,硕博相对好通过,但是本科嘛,不同院系差别非常大。
北大向来有四大疯人院和四大养老院之说,不过版本不一,一般来说,疯人院涉及到的都是理工科,也就是五大奥赛相关专业:数理化生信。至于养老院,就不在这儿得罪人了,有兴趣的自己搜搜就好,但也别当真。
疯人院之所以是“疯人”院,首先是有一堆疯子。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前五十的选手,有一多半都在北大,分布在这几个院系,尤其是数理化的国际金牌,选择北大的比例更显著,这帮人基本进来的时候,就已经把本科的专业知识差不多学完了,好比是跑马拉松,这帮人已经先跑了十多公里去了,咋追?
但是,更可怕的是后续的训练与学习。
疯人院的情况其实也是各有区别,比如数院,属于是智商碾压型,不要说普通人,即便是自认为自己算聪明人的,或者一般意义的学霸,到数院体会到的都可能是绝望。我们经常调侃数院的同学,除了数数不太好以外,任何需要动用智力的游戏,都可以做到对其他院系同学降维打击(至今记得有一次打双升,数院同学守擂,十几个人愣是一下午没给弄下来)。
数院虽然恐怖,但是化院的毕业率常年低于数院,处于垫底的席位。的确,以我的经验来看,普通智力水平就可以学化学,而且也能跟得上北大化院的难度,但前提是,不要开小差。
化院的恐怖之处在于,课程耗时在全校最长,没有之一。我们算过一笔账,要想在北大化院毕业,大一到大三,每周的投入时间需要确保在30小时以上,和智力没关系,因为光是实验就要占到十个多小时了。除此以外,考G考雅思,或者是社团活动,又或者是去实验室做课题,全都要额外投入时间,基本上要想玩着游戏就能在北大化院毕业,没戏。所以,如果入学的时候没跟上节奏,很可能第一学期就收到退学警告了,后面再想翻盘都很难。不过反过来说,只要一开始没被甩下,后面还是可以混过去的,只要熬时间,别泄气就行,勤能补拙。不过,这个过程的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参考线是,如果你能考到市级状元(省级状元一般没有来化院的),周一到周五投入50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大概可以很稳定地达到学院30/180名次的位置,但是再往上,要么就更拼命,要么就看命。
关于化院的课程难度,我在另一个回答中还有详细介绍:
「化学」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专业?最后也说说所谓的养老院吧。其实北大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养老院,只是有养老的“学生”罢了。养老院的意思,是说可以在比较低的限度下就能毕业,这满足了一些特长生的需要。但是,如果你不是“特长生”,混过去,倒霉的还是自己。当然了,如果只是需要一张文凭,养老似乎也不错。
总而言之,北大本科的训练强度还是相当残酷的,至少不要觉得,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就是战利品,战斗才刚刚打响。

■不请自来~本人清华混子本硕一枚
个人观点:清北本科平均课程强度国内应是首屈一指的,国际上也相当认可清北本科教育水平,不同院系专业难度有差别(什么数学系、物理系,什么姚班、钱班这种难的嘛就不多说了,而挺多文体特长生都在经管和环境学院吧)。我感觉理工科专业越偏向理科越难,文科类不大了解。
个人经历和感受:
12年高考678(语127数128英145理综278),将将过当年清华在本省分数线不超十分,轮到我只剩三个专业可以报(排名靠前的考生优先挑选专业),最后选了工程物理(真是上头)。
本系slogan:理工结合,又红又专。(践行起来确实如此)
接下来瞅一瞅本系17级本科生培养方案:
39个学分的数学与物理“基础”课程在基本在大一、大二修完。大清的数学课一般拆分得比较细,微积分A应该是非理科微积分里第一档难度的,线代看到括号里的“理科类”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哈,复变和数理方程这种虐到不少人。基础物理大多是本系老师开课教授,难度介于物理系的物理课(费曼物理?)与其他工科的大学物理之间。本人高中时学物理感觉非常轻松,分数也很稳定,倒是数学一直不太有起色,也没法像大神那样有数学灵性,放到清北理工科里应该算是数学差的那一批,来到该系之后学习数学非常吃力、物理也很吃力。。。



接下来是14学分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穿插于大二大三,以“调节”学期内教学难度。。。相比数物大头,稍微简单一丢丢哈



大概大二下开始接触专业主修之后就开始玩花的了,专业主修中学科基础课设置分块选修,必选其一,而且关联到后续选修相应课组课,才能完整地完成培养方案拿到毕业证(有大神六选二那块都修了,下面四个课组随意挑Orz)。专业核心课是必修的,没的选也逃不掉,核辐射与探测\u0026amp;核工原理一到期中期末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爷求放过”,好不壮观。






此外还有工科都有的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等课程。英语方面在上了大学基本一直在吃老本,语言考试(四六级、托福、JLPT)基本都是裸着去的。。。因此语言课程与考试成绩也平平无奇。
本人出身西部省份小县城,高中时学习态度比较散漫,自认为“有一丢丢天赋”比较幸运考上清华,来了之后发现何止是山外有山,简直是小土堆碰到了珠穆朗玛峰。起初用功一波之后发现成绩中下游,后来便开始摆烂了,嘿嘿摆烂之后还是保持中下游(好孩子不要效仿,我非常后悔)
虽说勤能补拙,但无论是谁一天只有24小时,有的人上完课就把新知识消化完了,课后花一个小时把作业搞定,考前复习两三天就能考的很好;有的人上完课得花半天去消化理解,再花半天去写作业,考前复习可能要提前一周。那么前者有更多时间去做社工、做实习找工作、提前进组参与科研工作、规划准备出国交流、谈恋爱等等,大学时期毕竟不只有学习,还应在思想、见识、体魄、交际等方面予人提升。所以本来就有差距的同学努努力跟上了,但是却在其他方面落下了,而且过程中心态调整不好的话可能会感到极其痛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