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有哪些特质

我认识一个在招生办工作的朋友,他每年都能看到许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材料,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天之骄子。见的多了,他经常对我感叹:「能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天生的。」这句话的残酷之处在于,从他所能观察总结的现象来说,大部分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天赋异禀,基因好」;更残酷之处在于,那些凭学习考不上但能凭借其他本事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只能说「中了卵巢彩票」。
因为工作的原因,他还去过不少清华、北大学子的家中。
这些人的家庭既有大富大贵的,也有一贫如洗的,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工薪或中产阶层。无论是哪种,父母讲起自己的孩子,都是「他从小学习就比较好,我们很少操心」。
他去过的一户人家,父母都是收废品的,可孩子硬生生就是从一个偏僻的小乡镇考进了市里的中学,并从此一路开挂进了清华。
家庭条件那么差,父母也没文化,但他的成绩就是好。
虽然现在名牌大学里的贫寒学生越来越少,但在他看来,并非贫寒家庭的孩子天赋都不好,只能说好的家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让本就天赋好的孩子更能发挥所长,也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就像一块好料,好的打磨能让其成为美玉,但如果深埋尘土、无人问津,时间长了看起来也就是块普通石头了。
他的看法让我很不爽,毕竟就我所知,大部分即使天赋很好的学生,要想进清华、北大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要非常勤奋才能做到。
我刚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就冷冷地反问了我一句:
「你难道不觉得,能长时间地保持勤奋状态且能学进去,这本身也是一种天赋吗?」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人——雷军。
小米上市后,估值近700亿美元。
于是有很多人出来分析他为什么能成功,说来说去关键词都是勤奋。比如6×24小时工作制,经常不眠不休,等等。
所有这类鸡汤,都解释不了一个根本问题:勤奋的人很多,搞996的公司也很多,但不仅做不到雷军或小米的成就,甚至根本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再来看看雷军。
雷军于1969年出生,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用两年时间修完学分,是系里20年来《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拿到满分的两个学生之一;大学期间和别人合写了一个加密程序,在大三的时候就成了那个年代的「万元户」;毕业后觉得市面上关于程序的书水平太低,于是写了一本《深入DOS编程》,成了畅销书;23岁加入金山软件公司,29岁成了金山公司总经理,并被武汉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给武汉大学捐了几十万元,这个金额在90年代末可以买下北京的一栋楼。
2000年,雷军拿出50万创办了卓越网,2004年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亚马逊,然后几乎是力挽狂澜地将几近破产的金山拯救回来,直到2007年金山上市,他身家过亿,功成身退,做起了天使投资人。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2010年,41岁的雷军创立了小米,一年后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当年销售过百万台,第三年接近2000万台;8年后,小米上市,上市时估值539亿美元……
雷军虽然不是清华、北大的学生,但如果这样的人不叫天才,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天才。想想你读大学时在干什么,29岁的时候能干什么,承认他天赋高很难吗?说实话,大家如果老老实实去看雷军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在学习考试、数学推理、计算编程、领导团队、战略思考、市场嗅觉甚至个人魅力上都有太多的优秀特质。
之所以老是拿「勤奋」来说事儿,是因为你很容易就能看到「勤奋」,也很容易就能「模仿」。别人学习10个小时,你学习12个小时;别人加班到12点,你加班到凌晨3点。
然后,就可以了吗?
我就想问一句,大家高中时都没有过面对学霸碾压,再怎么努力都望尘莫及的绝望吗?
如果从雷军这样的人身上,只能学到一个轻描淡写的「勤奋」的话,不好意思,从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里我能学到一打。做出勤奋的样子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所有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低的人,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一到要做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诱惑。
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勤奋都只是在耗费时间,成效低下,并且你也会觉得疲惫不堪。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真正决定人与人差距上限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贯注。
这才是那些优秀的人身上真正拥有的特质。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们往往可以一天十多个小时持续这样,经年累月,从不懈怠。这才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本原的能力——专注。
当我查阅雷军早年经历的时候,发现中学时期的他非常喜欢下围棋,还拿过学校的围棋冠军,而围棋本就是一个需要高度专注的脑力运动。
进入大学后,雷军坚持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学习,晚上11点之后才睡觉,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全部课程。这里面难的不是在自习室里每天待10多个小时,而是一整天里都要真正集中注意力,消化吸收学习的知识。很难想象,在那两年里,雷军是怎样日复一日地保持着高强度学习的,何况是在号称「玩在武大」的著名校园里,这需要抗拒多大的外在诱惑!
雷军在设计BITLOK加密软件的时候,更是把这种专注发挥到了极致。每天足不出户,只用了两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加密软件的所有编码、测试、界面设计以及说明书的工作。
我记得当年看史玉柱的传记时,里面提到他在赚取第一桶金的时候,也是一头扎进深圳大学学生公寓里,除了一星期下一次楼买方便面,他在计算机前待了整整150个日日夜夜,写出了曾风靡全国的一款文字处理软件。
当我们穿过这些大佬的巨大财富,穿过他们的成功人生,穿过他们的传奇经历,回到最初的源头,才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日后成功的关键特质。
威斯康星大学心理中心的戴维森教授说: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谈一个清华人和一个北大人。
我高考的前一个月家里出了很大的事情,这是高考失败的原因之一。其实是可以复读的,但当时的状态只想逃离,现在想想很后悔,如果当初没那么负能量,重新努力一次,考个好学校该多好。而好学校里,北大是我的梦想。也许因为这种执念,毕业后认识了不少清北人。他们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想到立马就去做。

X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选择在本校继续读研,“因为容易考”,他这样解释。
研究生毕业后,他进了体制内,清闲又富足地过了几年,三十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也浪费着从国内最高学府得来的经验与知识。于是,他辞了职,和几个清华的同学开了一家与专业相关的高科技公司。创业之路非常艰难,从此在体制内喝茶闲聊的日子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尽地加班,熬夜成了生活的常态。
但是看得出,X先生享受着这种劳累,他从中看到了人生的价值。
在我屡次被他对于工作的努力所感染,信誓旦旦地要做出一番事情来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想有什么意思,你得做呀!“
我深受刺激,疯狂地为自己罗列了一大堆必须要拥有的学术成就以及要为此做出的努力细节,他看后认真地分析道:“一件一件来,不能着急。“
事实是,这些誓言自我与他认识至今三年整,并没有一件贯彻到底。

我认识L先生的时候他还在北大读研究生。当时他已经快三十岁,他的三十年人生就是一段毫无坎坷的学霸史。
高中毕业,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大,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到中科院,读完研究生他忽然改变了人生志向——不想继续学术下去,他想切切实实地赚钱。“我想让我身边的人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买来教材自学了几个月金融知识,顺利回北大读了跨专业研究生。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即将毕业,想要争取到去最富盛名的一家投资公司的工作机会。
当时他非常密集地投递简历,每天都把自己一整天的生活排的满满当当。
我说,最近打算认真学学英语,他说,好久没看英语了,我也该补一补。
第二天,我还在计划着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已经在kindle上读完了半部英文小说。
在投递简历期间,正逢国考,他提了一句,试试国考也不错嘛。
就在说完这句话的半个小时后,我问他在干嘛,他回复说:“在做国考题目。”
投递那家公司的几轮面试加笔试都非常顺利,每一轮过去我都鼓舞他应该去庆祝一次,他平静地说:“最后能进去才值得庆祝。“

与我这种重度拖延症的平凡人不同的是,他们想到要去做些什么,毫无借口立马就去做。
《拖延症心理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剖析过拖延症的根本因素:“因为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无能。“X先生与L先生,无惧于这种失败,一方面,他们的确有实力,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学术有着永不厌倦的热情。
“失败就失败,我本来就不够好。“L先生曾经这么想过面试失败的后果。
可是,当时的我认为他已经足够好了呀!
“你知道吗,北大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谦虚“,L对我说:”在北大,你就知道人外有人。“
“我曾经是全省第一名考进北大,在我眼里从来没有难住我的题目。但是,读了北大之后,有一门非常难的课程,百分制,及格的不到十个人,大部分人都三四十分,我也才考了五十几分。但是有个人却考了98分,这个人是真正的天才。我只是北大的普通人。”L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这个98分的天才,却也并不只仰仗天赋,在L看来,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怪人,“不和任何人说话,不参加任何活动,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实验室呆着,后来出国读了博士。”
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实验室,天才也在努力着。而令我惭愧的是,作为一个曾认为自己被耽误的普通人,却依旧不知羞耻地继续耽误着自己的生命。



■谢邀。

舍友A,清华经管
长的超帅。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那种,不管穿白衬衫还是黑色风衣都超!喜!欢!
打呼噜。无数次被我用枕头砸醒,然后翻身接着睡……
懒。经常和我一块儿去崇文书店买后雄五三,然而从来没有做完过,全压箱底了……
这并不影响他最后高考爆发考了全省第六去了清华。

舍友B,清华航院
强迫症。每天早上要花半小时洗漱整发型,每天必要洗三次头。
嗜睡症晚期患者。逢生物课必睡觉,雷打不动,生吃咖啡都不顶用。
小白文爱好者。尤好斗破苍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然而并不影响他历经十八次大练习一点一点进步去了清华

舍友C,清华核物理
高中谈了三次恋爱。
每次失恋的时候都抑郁得死去活来,每次恋爱都幸福地世界花开。
把自己化学实验养大的好多晶体当成生日礼物送妹子。
把妹子每天送来的橘子剥皮晒干当成生日礼物送妹子。
把自己送给妹子。
我TM这才明白有些人真的早恋就是真爱……
高考前,老班火眼金睛把他和妹子的座位调开了……
然并卵,这不影响他现在和妹子一个在清华一个在南开,异地还秀得死去活来

舍友D,北大光华
懒。能坐车从不走路,能不动就坚决不动。
刷题狗。高考前夕去崇文书店环视一圈发出叹息:这天下,已无可刷之题。
无书不读老油条。自称无书不读,阅读面驳杂到前一秒在大谈竹书记年,下一秒可以跳到…咳咳。
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步骤不规范,答题不严谨。
然并卵,这并不影响他最后靠着等身的错题本高考去了光华。

题主哟,您问我身边清北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可他们不是一个一个特质。
他们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
既然是人,哪有有能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就概括的呢?
从来就不是只有聪明自律努力认真的好好少年才能上清北。
懒癌患者也可以,嗜睡症患者也可以,早恋的人也可以,不那么认真的人也可以。
一丝不苟苛刻到极致的人可以,一脸憨笑自称掌握学科本质的人也可以。
天资卓越的人可以,天资驽笨的人也可以。
你可以,我也可以。
人人都可以。

本来就是些普通人,造什么神呢?

■睡觉前,刷到这个极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发现装逼者众,忍不住过来聊两句。
按照我的答题习惯,这里我不仅会讲讲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还会夹一点私货,谈谈他们毕业后的表现。

先正面回答下题目吧,在我看来,考上清北的学生最大的特质,除了一定的运气外,决定性地大概有两条:一条是专注的学习能力,还有一条是则是强大的自控力。

第一条没什么好说的,学霸们都有在学习时保持“心流”的能力,这可以让他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学习的任务,所以别看有些学霸不怎么学习,但在学习的时候却很专注,效率远超常人。
第二条可以多说一点,我曾经写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你身边有没有二十岁左右的很优秀的人?-李栩然的回答,这个人毕业于北大,非常优秀。出于好奇我曾经专门和他聊过天,然后震惊了——这个男生在大学里保持专业成绩全优的同时,还一直保持着长跑的习惯,多年来每天都会坚持跑五公里,即使在和母亲出国旅游时,也曾让母亲待在宾馆里,自己出去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