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记忆中的青春大牌艾格遭遇中年危机

如同逐一倒下的多米诺骨牌:Espirit、拉夏贝尔、达芙妮……这次轮到艾格 。 在这一两年间 , 时装服饰行业的“爷青结”事件接连上演 。
上周 , 上海破产法庭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 , 称上海破产法庭裁定受理的上海艾格服饰有限公司(下称“艾格服饰”)一起破产清算案 , 将在淘宝店特价处理资产 , 店名为“上海艾格管理人特卖店” 。
“艾格?我还以为早就破产了 。 ”今年27岁的张萌萌不穿艾格好多年 , 但对这个昔日大牌仍然记忆犹新 。 “高中和大学的时候经常买他家的衣服 , 价格也比较高 , 那时候穿上艾格就是‘凡尔赛’了 。 ”张萌萌说 , 后来Zara之类的快时尚品牌逐渐占据视野 , 艾格被慢慢取代 。
不少90后女孩对艾格(Etam)近期破产一事的反应都与张萌萌类似:在正式传出破产消息之前 , 作为服装品牌的艾格早已在这代年轻人心目中完成了“社会性死亡” 。
1994年 , 法国艾格集团在中国设立了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 , 并开出了在上海的第一家零售实体店 , 全盛时期 , 艾格集团在中国拥有超过3000家门店 。 之后的二十余年里 , 艾格起起伏伏 , 逐渐在服装业转型大潮里颓势尽显 。
刚刚破产的青春大牌 早已只活在记忆里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在该特卖店看到 , 目前 , 该店铺仅有一件修身短裙在售 , 价格为39.9元 。 店首页显示 , 由于仓库园区有重大活动 , 园区关闭 , 暂无法发货 , 今晚暂停上新 , 具体上新时间请关注首页公告 。 该店客服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之后还会上新一些 , 清仓处理上新时间不定且数量有限 。
意外的破产消息让消失已久的艾格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 就像周杰伦的歌、诺基亚按键手机、“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一样 , 艾格这个“老名牌”也关联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刚刚迈入30岁的小于对采访人员表示“很可惜” , 尽管她也早就觉得这个牌子的款式过时了 , 并且很多年没有光顾过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实际上 , 艾格已于2019年10月6日开始走破产程序 。 上海高院网站于2020年3月24日披露 , 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对艾格服饰发送了送达破产文书 。 文书披露 , 该院根据上海陆洲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的申请 , 于2019年10月8日作出(2019)沪03破155号民事裁定书 , 裁定受理债务人艾格服饰破产清算一案 。 艾格服饰的债务人或财产持有人应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
此外 , 在2019-2020年内 , 英模特制衣和艾格服饰被多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 涉及大量欠款成为老赖 。 英模特制衣与艾格服饰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 法定代表人吕益逊同样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 不得乘坐飞机、在星级以上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等 。
百岁艾格的中国故事:短暂巅峰与8年滑铁卢
公开资料显示 , 艾格的第一件零售店于1916年在德国开业 , 最初主要销售内衣及袜子 。 1928年 , 其连锁点网络发展至巴黎 , 并将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 1997年 , 艾格在巴黎交易所上市 。 彼时其零售连锁已扩展至全球1000家 , 产品线也从内衣延伸至成衣业务 。
艾格与中国市场的渊源“颇深” 。 1994年 , 法国艾格集团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下称“英模特制衣”) , 2001年设立艾格服饰 。 2012年 , 艾格在中国的零售点数量高达3460个 。
不过 , 此后艾格集团显露颓势 。
据媒体报道 , 2012 年 , 艾格时任中国区 CEO 付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艾格是快时尚品牌 , 但是这一说法显然很难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 。 从新品上货速度来看 , 艾格的效率没有 ZARA、H&M 和优衣库快 , 款式也远没有 ZARA 和 H&M 新颖 。 "
2013 年起 , 艾格中国区销售额开始下滑 。 而在中国以外的欧洲及其他市场 , 艾格已然成为一个以经营内衣为主的品牌 。
2017年8月 , 艾格集团在大股东的要求下在巴黎证券交易所退市 。 退市前发布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 , 2016年全年 , 集团销售额12.921亿欧元 , 较2015年的12.966亿欧元下降0.3% , 可比销售下降1.0% 。 财报显示 , 销售下滑主要由于中国市场的低迷导致 , 全年中国销售大跌12.3% , 由4.173亿欧元跌至3.659亿欧元 , 其中二、三季度尤差 。 截至2016年底 , 艾格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由2877家减至2596家 , 共关闭281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