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无论举孝廉、科举制等制度,都是帝国稳赚不赔的买卖?( 二 )


文章图片
百姓不能出人头地 , 不能够为国家生产知识和劳动力 , 帝国的发展也就不会那么顺遂 , 所以 , 对于帝国来讲 , 其需要的其实不是单纯的让人民群众服从 , 而是让他们在心悦诚服的前提下为帝国服务 , 让他们在接受帝国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对皇帝进行拥护 。
相比于单纯的服从 , 帝国更需要从心底上的认同 , 因此用文化来统治的战略方针是最有效的 , 而当帝国用文化的方式给予了大部分人民群众出路 , 那么 , 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就会油然而生 , 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都心甘情愿的为帝国制度服务 。
甚至到了后来 , 他们都诚惶诚恐地拜在帝国之都的脚下 , 哪怕帝国给他们学习的只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八股文 , 但他们依旧趋之若鹜 , 争先恐后地为帝国效劳 , 他们不会胡思乱想 , 不需要思想的自由 , 最终 , 他们成为了帝国手中强有力的工具 。
这样一看 , 帝国在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收获了巨大的利益 。
其次 , 帝国找到了维系天下统一的最佳方式 。 中国古代的历史社会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 理论上来讲 , 这样的社会形态具有农民地主商人和贵族 , 也就是说是一种封建小国 , 大家遵循的是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男耕女织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不适合大范围的远距离接触、交往、流通 。

为什么说,无论举孝廉、科举制等制度,都是帝国稳赚不赔的买卖?
文章图片
可是 , 帝国却是统一而庞大的 , 从本质上来讲 , 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着一定的差距和不同 , 那么 , 想要把散乱的小农经济下的社会体系统一成稳定而又庞大的帝国 , 那么就必须要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方式 , 而在科举制度之下的文化形式就是最佳的方式 。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帝国官位和俸禄的诱惑之下 , 人民群众开始学习同样的东西 , 读差不多的书 , 考类似的试 。
在这种基础上 , 人民群众接触的就是同一种文化 , 看到的是共同的经济基础 , 共同的生产方式 , 共同的生活方式 , 了解的是共同的风俗礼仪 , 共同的语言文字 , 拥有的也是共同的思想观念 , 共同的伦理道德 。
如此一来 , 虽然小农经济之下人脉相对比较散乱 , 但在思想上却能够长期维持统一 , 久而久之 , 在中国就形成了一个概念 , 叫做慕华夏者则华夏之 , 就是说 , 无论是东夷还是西戎 , 无论是南蛮还是北狄 , 只要接受中国文化 , 只要认同并且愿意传承中国文化 , 那么 , 就是中国人 。

为什么说,无论举孝廉、科举制等制度,都是帝国稳赚不赔的买卖?
文章图片
相反 , 如果放弃了中国文化 , 不愿意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 哪怕土生土长在中国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人 , 也就形成了文化高于种族的理想观念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人们就能大范围地服从于同一个领导阶层 , 也就能够维系共同的文化形式 , 维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得知 , 无论是哪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 其实都是为帝国服务的 , 或者说 , 都是帝国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思想 , 统一人们行为理念的手段 。
当然 , 在此之中 , 科举制度的影响更大 , 因为它将文化以文字或者是知识的形式呈现在了书本上 , 让人们通过共同的方式去接受和吸收 , 然后 , 再通过共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递 , 最终对人的表达和传递结果进行一个评分 。
以评分的高低 , 来判定一个人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解程度 , 如此不仅筛选出能够真正对帝国效忠的人 , 同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帝国的思想文化形态 , 去认同帝国的思想文化形态 , 最终通过兵不血刃的方式 , 将帝国的思想意志传承下去 , 让帝国能够更加长久 , 并且稳定的发展 。

为什么说,无论举孝廉、科举制等制度,都是帝国稳赚不赔的买卖?
文章图片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 , 无论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还是寒门子弟 , 他们得到的无外乎就是官位和财富两种 , 而这些官位和财富本身就是帝国用来诱惑他们的条件 。
在这样的过程中 , 帝国几乎毫无付出 , 但却不仅统一了人民群众的思想 , 同时还让他们承认了帝国的统治 , 因此 , 在所有的人才选拔当中 , 帝国都是稳赚不赔的 。
当然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我们也并不能否认人才选拔制度是双赢的方式 , 因为 , 对于帝国来讲 , 官位和俸禄是必须要付出的 , 他们不会姑息 , 但是对于平民百姓来讲 , 这却是他们人生的支撑 , 也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和家族未来道路的一种拼搏 , 是他们唯一脱离出身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