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11年成为最大制造业国家(锐财经)


中国连续11年成为最大制造业国家(锐财经)
文章图片
不久前 , 位于河南洛阳的中信重工装配车间内 , 工人正组装一批直径5米的多绳摩擦式矿井提升机天轮装置 。 黄政伟摄(人民视觉)

中国连续11年成为最大制造业国家(锐财经)
文章图片
中国连续11年成为最大制造业国家(锐财经)】2月28日 , 工人在山东省青州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冲焊车间内生产作业 。 王继林摄(人民视觉)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0.9% , 在全球销量下降背景下可谓一枝独秀;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 , 平均增长率达到20% , 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已建设超过71.8万个5G基站 , 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回看这极不平凡的2020年 , 中国工业经济亮点不少 。 在3月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 , 中国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 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 也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工业增加值达31.3万亿元
回顾过去的5年 , 几组数据勾勒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轨迹 。
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 , 中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
“十三五”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0.4% , 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 , 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15.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由约1.8万亿增加到3.8万亿 , 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
“总体看 ,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 重点领域的开拓创新取得新的进步 ,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 为促进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肖亚庆说 。
当前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如何研判今年工业经济走势?
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 ,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 一些行业企业还处于恢复期 , 仍存在经营的困难和压力 , 但是在不断的恢复过程中 。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 在完善的制造体系、强大的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的有力支撑下 , 2021年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总体向好 。 ”
据介绍 , 今年重要任务是编制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十四五”规划 ,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布局 , 抓紧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规划 , 引领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
“强链”“补链” , 增强产业链韧性
从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快速生产 , 到有序复工复产 , 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是一次实战的压力测试 。 “从过去的一年看 , 我们经受住了考验 , 也充分彰显了完备的产业体系优势、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 。 ”肖亚庆说 。
但同时也暴露出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短板和弱项 。 据介绍 , 工信部已开始对41个工业大类和下面的细类进行梳理和分析 , 绘制重点产业链的图谱 , 既明确优势长板 , 也要找出空白点和弱项短板 。 “总的就是强链、补链 , 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韧性 。 ”肖亚庆指出 。
“强链” , 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 , 增强发展主动权 。 着力培育发展新型产业链 , 比如5G、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着力提升传统产业链 , 中国很多传统产业链量大面广 , 产品总量全球第一 , 不仅满足了中国的需要 , 对世界经济发展也作出贡献 , 要保持产业链的完整;优化区域的产业链布局 , 进一步发挥集群优势 , 增强产业链的根植性和竞争力 。
“补链” , 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 , 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 一方面实施产业技术再造工程 , 针对弱项短板比较集中的领域 , 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攻关;另一方面 , 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 要发挥地方企业积极性 , 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 , 使制造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
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发源地
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多、最活跃的市场主体 。 会上介绍 , 目前中国企业数量4000多万 , 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 , 在保市场、保就业中都是最大的主力军 。
肖亚庆介绍 , 去年各方面出台了不少扶持措施 , 简要讲是“三道减法”“三道加法” 。
“三道减法”即税费、拖欠、融资成本减法 。 去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5万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账款 , 没有分歧的账款超过1610亿元 , 都已全部清零;去年发放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08% , 比去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