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生性多情风流,对亡妻却是深情无比,一首悼亡诗成为千古名篇

中唐大才子元稹,一生中曾与六位女子有过情感纠葛,其中包括两妻一妾、表妹崔双文、才女薛涛和刘采春。因此元稹时常被后人讥讽为“薄幸郎”,但是这位“薄幸郎”却又偏偏最擅长写多情诗。
元稹在妻子韦氏去世后,曾写下一首七言绝句《离思五首·其四》,首联两句写得用沧海之水、巫山之云,比喻他和妻子的爱情,因情感真挚、热烈而千古流传。
元稹生性多情风流,对亡妻却是深情无比,一首悼亡诗成为千古名篇
文章插图
传至现代,这首诗已经成为课本中“背诵并默写”的名篇。但是,韦氏过世后仅仅三个月,他就另娶她人。你说他到底是假意,还是真心呢?一、《离思五首·其四》原文赏析《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作意译:曾经见识过沧海的深广,再看到别处的江河,就觉得它们相形见绌。曾经见过巫山顶上的白云,再看到别处的白云,那便不能算是白云。随意流连于花丛之中,我懒得再回头去看别人。一是因为我已经潜心参禅,二是因为——我忘不了你。《孟子·尽心》篇中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对于已经见识过沧海横流的人来说,普通的水就难入他们的法眼了。听过圣人教诲的话后,别人的言论也很难听得进去。
元稹生性多情风流,对亡妻却是深情无比,一首悼亡诗成为千古名篇
文章插图
元稹化用《孟子》中的这一段话,和“巫山神女”典故摆在诗的头两句,用暗喻的方式告诉读者,他和韦丛的爱情是神圣而无可替代的。在宋玉的《高唐赋》中,巫山上的云是神女的化身,它茂如松涛,美如娇姬。是天上人间至美的形象。而沧海纳百川,胸怀之宽广,没有河流能够比得上它。因此,他和韦丛的爱情,就是这人世间最至大、至美的象征。因为见识过巫山上的白云,见识过世上最美的女子——韦丛。即使他不经意地,再度流连花丛,当他看到别的莺莺燕燕时,也失去了回顾的耐性。写到这时,元稹又开始检讨自己:从前一个这么风流的浪子,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呢?这大概一半是因为自己最近开始修习禅道,学着清心寡欲,另一半还是因为放不下亡妻。元稹这一首悼亡诗比喻用得非常高妙,且抒情感十分强烈。用沧海和巫山来比喻爱情,恰好对应了恋人间的“海誓山盟”。
元稹生性多情风流,对亡妻却是深情无比,一首悼亡诗成为千古名篇
文章插图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男女相恋时,习惯用山海之盟来约束彼此。这是一种珍贵,却没有任何保障的承诺。普通情况下,当爱人一方死去,或者一方变心之后,自然烟消云散。而在丧偶之后,用海山之盟来表明其爱情的忠贞,元稹当属中国的第一人。因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才有悲歌响彻、江海奔腾之势,读来尤其令人动容。又因为巫山上的白云,意指巫山神女。经宋玉妙笔后,巫山神女已经是终极美女的象征。她无论姿容还是成熟风韵,都绝非凡间女子所能及。曾经见识过神女之人,看到凡间女子自然不会再动心了。如此一来,就把这两句终极誓言推到了极致,因此时常被后世“伤情之人”引为心声。二、无情客即是多情人元稹于唐朝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生出长安,他的祖上是鲜卑贵族,归化后改姓元。但是传到他家的时候,已经十分贫穷了。唐人喜欢称郡望,所以他对外称自己是河南洛阳人。
元稹生性多情风流,对亡妻却是深情无比,一首悼亡诗成为千古名篇
文章插图
元稹母亲郑氏,是他父亲的继室。郑氏嫁到元家前,元家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其中老大、老二都比元稹大了二十七、八岁。父亲去世后,家里请不起教书先生,全靠郑氏教元稹读书。元稹自小六亲缘薄,后来跟着姨父的几个纨绔子弟,养成了狎妓饮酒的坏习惯。长辈知道之后想打他,又因为他没爹,下不了狠心严加管教。但是风流归风流,元稹读书还是很厉害的。在元稹没有出仕之前,他和远房表妹崔双文有过一段初恋。为了纪念这一段往事,他还写下了著名的《莺莺传》。再后来,他通过科举出了头,成为唐宫中人人称道的“元才子”。当上了秘书省的校书郎,娶了太子宾客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韦丛与元稹结婚时,元稹在宫中当“闲差”,在朝廷中并不得重用。校书郎的官品不过从九品,年俸三十石,养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