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碗!

清代雍正年间,市面上流行着一种叫做“盖碗”的茶具。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饮茶器皿。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其中暗含着天地人和之意。故而,又被称作“三才碗”。这区区一只碗,所装的可不仅是一泓清茶,它还承载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人生如碗,参透了碗中玄机,也就懂得了人生真谛。
人生如碗!
文章插图
人生如碗!
文章插图
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担人生在世,莫要小看了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餐桌上一只小小的碗,实际上却有山海之量。它既能装得下山珍海味,又能装得下粗茶淡饭,既能盛得下香醇的美酒,也能盛得下苦涩的汤药。其实,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有“承担一切”的胸怀。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人生的本质在于承担,有所担当,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天命”。也正是有了这一份“天命”,才让我们能够承担起人生的风风雨雨。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位圣人,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那份“使命感”。有了这份使命感,孔子就有了承担一切的心胸。孔子能承担贫穷,能承担富贵,能承担落魄,也能承担风光与荣耀,但最令人崇敬的,是他能承担困厄、能在困境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周游列国时,孔子在宋国遭到了政敌的迫害,师徒几人匆忙出逃。在逃亡的路上,孔子与弟子们走散了。大家一看老师走丢了,都十分着急,于是便分头寻找,子贡更是逢人便打听孔子的下落。后来,子贡遇到了一位头戴竹笠的老者,他连忙上前施礼,问道:“请问老丈,可曾见到一位身高九尺,年过六旬的外乡人吗?”老者笑着回答:“东门外有位老者,身高九尺有余,头像唐尧,脖子像皋繇,肩像子产,不过总的来说更像一只丧家之犬。”老人说完,便大步离开了。子贡奔向东门外,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孔子。子贡见到老师,很高兴,但他也不敢欺瞒老师,于是便将老者说孔子像“丧家之犬”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孔子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他说我像丧家之犬,这倒是说的不错啊……”孔子始终肩负的使命感,让他敢于坦然承担一切,只要肩上的责任还在,他便会一直昂首向前、无惧无畏。梁启超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有的人,累了倦了,于是放弃了理想,也放弃了责任。有的人,则一如既往走下去,无论山穷水复,还是柳暗花明,他们始终肩负责任、永不言败。有了责任,就有了人生的方向与价值;有了责任,就会拥有承担一切的心胸。人生如碗,盛得下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也盛得下恩怨穷通、是非功过。
人生如碗!
文章插图
人生如碗!
文章插图
人生如碗,切勿贪婪碗就那么大,装多了,则会溢出来。所以,不管装什么,都不要高过碗口。这就如同做人一样,想要的越多,往往失去的就越多。庄子有言:“贪财而取危,贪权而取竭。”贪婪,是一切欲望的源,也是一切恶果的因。不知满足的人,永远都在奔波劳碌地追逐着,直到被欲望所吞噬、因贪婪而沉沦。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石崇斗富”的故事:西晋大臣石崇不仅是个官二代,还是当时著名的富豪,在炫富这件事上,就算晋武帝也不是他的对手。有一次,晋武帝的舅父王恺要和石崇斗富,结果发现自己完全不是石崇的对手啊。于是晋武帝决定暗中相助,将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树交给了王恺,让他拿着这珊瑚树去打压一下石崇的嚣张气焰。当王恺得意洋洋地把珊瑚树拿出来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石崇不屑地看了一眼这珊瑚树后,随手拿起如意便把珊瑚树给敲碎了。王恺当时就急了,他正要上前和石崇理论,却看见石崇的仆人搬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这下子惊得王恺目瞪口呆,最后只能铩羽而归。石崇虽然富可敌国,但他却还是不满足。一边做官收取贿赂,一边经商赚取外快,他甚至还扮起了强盗,通过打劫商队而敛财致富。贪得无厌的石崇,一向不知收敛,待到大难临头时,悔之晚矣。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掌控了西晋政权。此时的石崇,失去了权势与靠山。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因贪图石崇的财富,便诬陷石崇为乱党,就这样,石崇一家老小被送上了断头台。在去往刑场的路上,石崇叹息道:“唉,你们这些人不过是盯上了我的家产罢了!”押送他的人冷笑道:“早知如此,你当初又为何那样贪婪呢?你何不把财富早点散掉呢!”石崇一听,顿时哑口无言。贪婪如同一道枷锁,人一旦接近,便会为其禁锢,继而沦为它的奴隶。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你拥有的太少,而在于你想要的太多。拥有的太少,还可以促使你更加努力进取;而想要的太多,则会让你沉沦于贪婪的旋涡,最终误人误己。人生如碗,装满是福,但满得溢了出来,那便是祸了。所以,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切勿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