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西汉新帝王莽因篡权上位,颇为忌讳在西汉官民上下已经深入人心的五铢钱,下令将“钱”一律统称“泉”。另“泉”字如潺潺流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思,此后历代沿用。所以古钱币称为古泉,收藏钱币称为藏泉,藏友之间称为泉友,藏界也叫泉界。
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文章插图
马定祥照片在中国泉藏界,有一位知名的钱币大师,被誉为“一代泉界宗师”、“大熊猫级的人物”,他便是马定祥。弃医从文
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文章插图
少年时的马定祥1916年11月1日,马定祥出生于浙江杭州马市街;1932年毕业于杭州惠兰高级中学,从师名医陈绍裘,于1936年开始在杭州行医,期间以“马卧蚕”之名征收中国奇异铜元;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定祥的从医之路就此终止。
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文章插图
中国泉币学社第74次例会合影(1942年上海,罗伯昭寓所)前排左起:张絅伯、诸葛韵笙、丁福保、张翼成、郑家相;后排左起:杨成麒、戴葆庭、王荫嘉、张季量、陈亮声、罗伯昭、马定祥1938年,马定祥举家避难迁居上海,此时的他一心一意专注钱币收藏,并随张季量钻研泉学,并开始在上海经营钱币业。1940年,马定祥与丁福保、罗伯昭、张絅伯、张季量、戴葆庭、郑家相、王荫嘉等,在上海发起“中国泉币学社”,与泉界精英往来交流,切磋泉学。
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文章插图
▲ 马定祥自制钱币拓图马定祥研究钱币并非闭门造车,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945年7月,他在上海的重庆中路60号乙开设了一间钱币铺,叫作“祥和泉币社”。门面只有2米宽,面积只有五六平方米,这样的店铺在大上海的街头可谓毫不起眼。然而,旁人不知道的是,进出这间铺子的都是当时中国泉界有字号的人物。这些泉界大佬经常会到“祥和泉币社”聚会,探讨交流关于钱币的种种心得。
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文章插图
1905年广西飞龙十文铜币试铸样币1956年,因公私合营,祥和泉币社并入新龙古玩商店。1964年,马定祥调入上海市文物商店总店,后又调入上海博物馆,专司钱币研究。收藏轶事马定祥有一枚闲章“嗜钱如命”,可说是写出了他对收藏钱币的痴迷,下面列举几个马老的收藏趣事:
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文章插图
马定祥自用章糖纸包药丸,卖钱换古币1942年,浙江金华集中了很多难民。难民身上带的不是首饰就是古物,古钱币也很多……这一下子吊起了马定祥的胃口,由于资金有限,他便想到:如果弄些“奎宁丸”到金华,卖出好价钱,收集古钱的资金就有了。因为之前从医的经验,马定祥知道“奎宁丸”是德国进口货,专治伤寒。
他嗜钱如命,却捐给博物馆藏品74箱
文章插图
孙中山像民国十八年背嘉禾图壹圆样币,马定祥旧藏可是,金华是交通要道,日本人沿途搜查得厉害,奎宁丸属于违禁品,必得小心藏好。于是,马定祥买来几斤糖果,把其中一部分糖吃掉,用糖纸包上“奎宁丸”,再将这些糖果混在其他食品和杂物中,用以掩饰。又买来一堆山东大枣,装在两个竹篓里,外边是大枣,竹篓中心是药瓶。一路闯关到临近金华最后一道关卡时,一个日本兵拿起刺刀,对准他的竹篓就是一刀!竹篓被捅穿了,好在药瓶没有掉出来,马定祥惊出了一身冷汗。后来当地人告诉马定祥:“你不要命了?看见城头上的人头了吗?那就是贩卖药品的人的头!”从此,每当看到那次收来的古钱,马定祥就会想起这段可怕的经历。订做大锅饼,巧藏金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