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明军出现了什么内部矛盾,为什么要撤军( 二 )


虽然品级同等导致节制不利的问题在明赐宋应昌一品服之后得到解决 , 然而身为提督的李如松仍不愿受制于经略宋应昌 。 对于李如松的做法 , 宋应昌虽不悦 , 但战事当前 , 他也只能忍气吞声 。 第三次平壤战役结束后 , 宋应昌知李如松欲进攻王京汉城 , 分别于二月二十一日和二月二十五日给李如松写信说:“前者平壤倭奴虽众 , 犹属一支 , 攻之宜急 , 今各路者总归王京 , 其势大合 , 且去爱州道途千里 , 其为当慎视前犹盛 。 必须俟我刍粮军火器械并集充裕 , 然后进剿 , 方为万全 。 ”“如刍粮未至 , 不若暂守西岸 , 俟有次第 , 一鼓下之 , 何如?”但李如松骄傲自盛 , 争功心切 , 根本不听宋应昌之言 , 导致碧蹄馆失败 。 此后 , 在朝鲜战场上两人矛盾重重 。

朝鲜战场明军出现了什么内部矛盾,为什么要撤军
文章图片
关于撤军问题
百官以进兵之意呈文于提督 , 则提督招唐陵君洪纯彦谓曰:“今日厅上 , 尔知吾言势乎?经略南人 , 未知一分兵事 , 全惑于南军之言 , 谓吾进攻平壤 , 于倭奴既退三日之后;又于碧蹄轻进丧师 , 几死于贼 , 非但汝身可惜 , 大将一死 , 皇威大损 , 何其轻敌如此也?’及其报功之时 , 以吾为第二 , 验首级之时 , 以其亲属未越江者 , 并分给而录功 。 前在开城 , 吾岂欲撤兵而回?经略强我回来 , 故不得已来 。 ”
李如松不但和宋应昌意见很大 , 而且与宋应昌手下两位赞画刘黄裳和袁黄也矛盾重重 。 他在觐见朝鲜国王的时候 , 让朝鲜国王不要听信两黄的话 , 对此朝鲜史料记载:“国王以优礼遇我 , 我当尽力讨贼耳 。 明日二赞画当来到 , 而此与沈惟敬同意 , 勿信其言可也 。 ”可见明军主将和主帅以及军中幕僚之间的矛盾至深 。 李如松和宋应昌因军功问题争论不已 , 在碧蹄馆之役后 , 两人矛盾愈发激化 , 围绕着进兵与否 , 两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状态 。 主将与主帅之间不和大大影响了援朝战争的进程 , 当时朝鲜人对此也无可奈何 , 但是他们指出如果李、宋两人合作良好则会出现更好的结果 。

朝鲜战场明军出现了什么内部矛盾,为什么要撤军
文章图片
南军与北军
援助朝鲜的明军按照地域分为南北两派 , 李如松世为辽将 , 蓟辽等地的将领唯其马首是瞻 , 此为北兵系统;江浙出身的吴惟忠、骆尚志、王必迪、钱世桢等将领以杭州会稽人经略宋应昌为依靠 。 南、北兵之间的矛盾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援朝战场 , 其中最为激烈的是第三次平壤战争胜利之后的论军功问题 。 接替宋应昌的顾养谦也认为“南北将领分为二心 , 彼此媒孽 。 ”论功不均 , 双方互相诋毁 , 从而影响了军心士气和整个战局的变化 。 南军与北军矛盾最为突出的是在第三次平壤战役中 , 此次战役明军军事总负责人是提督李如松 。
经过明、鲜两国联军的英勇战斗 , 此次平壤之战取得大捷 。 战后 , 李如松论功行赏 , 他把入城的首功分给了张世爵 。 这个举动使得南军一片哗然 , 南军的各大将领针对李如松论功不均进行了不同的回击 。 吴惟忠在平壤战役中负伤 , 躺在病榻上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 , 默然不语 。 朝鲜左议政尹斗寿代表朝鲜君臣看望他 , 他对尹提出了唯一的一个要求 , 即为他准备一副柏木棺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