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手握7亿用户的拼多多,有个硬核被忽略了!


用户|手握7亿用户的拼多多,有个硬核被忽略了!
文章插图

用户|手握7亿用户的拼多多,有个硬核被忽略了!
文章插图
文/ 金错刀频道 张一弛
用户|手握7亿用户的拼多多,有个硬核被忽略了!
文章插图
拼多多又重新定义了「拼多多速度」。
11月3日,拼多多股价一度突破100美元,创盘中历史新高,最新总市值为1170亿美元。
3月迄今,短短8个月时间,拼多多股价累计上涨197.84%。
作为电商模式的破坏性创新者,拼多多从用户量,IPO的速度,再到千亿市值,都遵循着一个字:快。
拼多多财报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达6.832亿。
横向比较来看,成立仅5年时间的拼多多6.83亿活跃买家数量,远超京东4.17亿。
在整个电商红利已经几乎消失,过去几年大量垂直电商都被消灭的时代中,拼多多成为一款现象级的应用。
质疑者很多,这些人并不是质疑拼多多本身,而是在推演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支持者也很多,认为拼多多的破坏性打法的确动摇了淘宝在电商江湖的地位,甚至直抄了“人找货”这一模式的后院。
手握7亿用户的拼多多,有个硬核关键词被忽略了。
1满足感、快感和尊重,
在一个购物APP上也同样重要
认为拼多多的用户的需求只是低价商品,是很多人的一个误解。
在拼多多上,比如一件产品正价99元,通过拼团只要59元就可以购买。用户可以将拼团的商品链接发给好友,如果拼团不成功,那么就会退货。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人会在朋友圈,各个微信群发带有拼多多团购的链接,通过社交网络实现了一次裂变。
不了解拼多多的人,会觉得和那些为了低价拼团人之间,似乎真的中间有一层窗户纸,这个结界很难被打破。
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是:“拼”这个动作,是非常顺应人的消费心理的。
如今,87%的消费者愿意和别人分享购物体验或者发表评论,其中55%的消费者会在社交应用中分享自己的购物。
同时,在线下时代,一个人的社交动员能力再强,大概率也只能找到数十个消费者;但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只要能有机会把同好聚集在一起,人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就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
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拼”不光让用户得到了更便宜的产品,更把娱乐性融入每个环节。
拼多多模式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团购,动员身边的人购买,这种模式下,用户的参与感就很强。
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向他的朋友圈,好友安利,这个商品多好,多便宜。另外,由于是基于熟人社交的电商模式,也解决了信任的问题。
就像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赵佳臻所说,「娱乐是人类很重要的一个需求。」
「你在游戏里获得的满足感、快感和尊重,其实在一个购物APP上也同样需要。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时,也会考虑到用户的多样需求,比如娱乐、社交等等。」
而从购物出发点看,拼多多更满足了用户的新需求。
比如,你今天要买一个手机,直接搜索或者去线下品牌店购买,这就是目的性需求,但人类很大一部分购物需求是非目的性的,可能只是和朋友逛街恰好看到了,就一块拼团买回家,而拼多多正好满足了这一部分需求。
用户|手握7亿用户的拼多多,有个硬核被忽略了!
文章插图
用户变了,平台策略和打法也要跟着变。
十年前,电视广告里那些“今年过节不收礼”等广告脍炙人口,引领着消费者去超市里购买;而现在链条迅速缩短,一场直播、一次拼团效果或许更直接。
拼单的背后,是人成为了电商交易的关键——人对于商品分发拥有了主动权,从被动购买成为了引领者,是一种消费平权的变革。
2同样是电商平台
拼多多为何不愁流量?
我们知道,目前电商平台主要在两个战场上打的火热:一是价格战;二是流量战。
而“拼购”替代“搜索”,让拼多多从一开始就跳出流量焦虑和拼价格的僵局。
为什么这么说?
淘宝是一个中心化的大商场,是“人找货”的货架式电商,从电商模式上看,“淘”的核心是“货”和“场”,掌控了商家和商品之后,被动等待用户搜索。
这种模式是在检索消费者已知的、已掌握的信息库,是在考验消费者自身到底对商品有多少“知识储备”。
最直接的一个现象是,在去淘宝购买产品之前,很多人会先到小红书、知乎、抖音上搜索一番,才能确定是否购买,这种情况下,个体潜在的消费需求很难被激发,流量也就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