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父母同享育儿假,能让父亲?更多参与育儿吗?( 三 )


《坡道上的家》剧照。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目前瑞典的育儿假中,双方各有90天不得互相转让。目前瑞典每年有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休育儿假,有近30%的产假是由父亲休的,大幅提升了父亲履行育儿教养责任的比例,同时减少了针对女性的职场性别歧视。
现在的关键是,生育的成本该由谁来承担?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父母育儿假才可能落到实处,而不是成为“画饼”。
从法律角度看,我们对于怀孕与刚生产完的女职工的各项福利还是相对完善的。可问题是,此前诸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里的很多条例,在落实层面不够,容易成为“纸面上的福利”,很多企业并未给予女性足够的保障。根本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的生育成本都由企业自行承担。这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企业自然就缺乏招聘女职员的动力,从招聘到入职也会暴露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针对女性的歧视。比如“只招男性”或“男士优先”,为女职工制定“生育时间表”,要求女职工签订“在劳动合同期限的前三年内不得怀孕”的承诺书,对于怀孕的职工就想法设法逼迫其辞职,或者予以降薪调岗等处理。这就导致女性在职业发展上面临着严重的不平等。
一味指责企业,可能作用有限,因为事实是生育成本大部分转嫁给了企业。而税费减免、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可以与企业共同分担女性的生育成本。

坡道上的家|父母同享育儿假,能让父亲?更多参与育儿吗?
文章插图
《82年生的金智英》(2021读者互动版) ,作者: [韩]赵南柱,译者: 尹嘉玄,版本: 2021年11月
生育友好型社会:
“去家庭化”的福利支持
更进一步说,父母共享育儿假,会有助于生育率提升吗?
一方面,观念革命必须持续推进。像日本“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相当普遍,育儿的责任主要由女性承担,职场对女性的歧视依然很严重,所以很多日本女性放弃结婚生育,1990-2015年50岁以上女性终身未婚率从4.3%激增至14.6%。
另一方面,必须正视到,一味地延长假期,反而可能让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大的障碍与歧视。因此,不仅仅是延长育儿假(包括产假),更关键的是,延长男性的育儿假。瑞典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意味着生育权利得到有力的保障、生育行为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也意味着为生育提供强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支持。延长产假和育儿假只是一个层面,更应该思量的是,当假期结束后,孩子由谁来带?“生育”,“生”的保障很关键,“育”的保障同样不可或缺。

坡道上的家|父母同享育儿假,能让父亲?更多参与育儿吗?
文章插图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代表“育”的托幼服务,与生育意愿密切相关。学者朱荟、陆杰华基于欧洲社会调查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家庭数据库的整合资料,探析欧洲15个国家的宏观家庭政策对微观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现金补贴、延长产假和育儿假等直接或间接强化家庭照顾子女责任的“家庭化”政策,托幼服务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有赖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介入,这种“去家庭化”方式赋予家庭更多育儿选择,弱化了家庭的照料责任,减轻了母亲的养育负担,因而产生了更为积极的生育效应。
换句话说,当前的生育过程还是高度依赖于“家庭”,它强化的仍然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对育儿中的责任承担。与之相对的,托幼服务是带有“去家庭化”性质的,通俗地理解,父母负责生,托幼机构可以帮忙一起养育,这能够真正地帮助女性从育儿中解脱出来,反而能够对生育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由此,我们也有必要加大对托幼服务的财政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托幼服务体系,在“去家庭化”的生育政策与配套保障上下工夫,减少女性一生育就得回归家庭的无奈。相较于延长生育假或增设父母育儿假,这或许更能有力地提振生育率。
父亲应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
应该正视的是,并不存在一个按钮,一摁下去所有困境就都迎刃而解了。生育政策的完善需要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迫切而关键的问题是:爸爸去哪儿了?
在不少父亲看来,自己一天工作很忙碌,赚钱也更多一些,让妻子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很多父亲忽略了一点,无论他收入多少,只要他是男性,那么他就鲜少面临职业与家庭平衡的两难,但一个女性——无论她收入多高,她都会有这样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