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带娃去打针,娃瞬间秒变“戏精”,网友只怪打针的前奏太长

相较于成人,孩子的承痛能力往往会比较低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许多孩子对打针有种天然的畏惧感。每次家长带他们去医院接种疫苗,又或者是打吊针和退烧针,都是老大不情愿的样子,更有甚者,还会为了逃避打针,而大哭大闹,让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爸爸带娃去打针,娃瞬间秒变“戏精”,网友只怪打针的前奏太长
文章插图
前段时间,有位网友在微博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宝爸正带着宝宝去医院打针,宝宝则窝在爸爸的臂膀里,一副惊恐的可怜模样。另一边,护士小姐姐正握着宝宝的小胳膊,然后将酒精均匀地涂抹在皮肤上,为打针做准备,不过,这针头还没扎进去呢,宝宝的眉头就皱起来了,而且还使劲儿地把头别过去,大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看完这个视频之后,网友们纷纷评论:
网友A:我们这边都是针头直接插进去狠狠地按一下,然后无情地拿出来,那些人根本不会温柔地看孩子。
网友B:要是所有的护士都像这个小姐姐一样打针,我儿子恐怕要哭死了。
网友C:哈哈哈眉眼之间全是戏,打针前奏太长了,宝宝光等心里可能都很害怕。

孩子|爸爸带娃去打针,娃瞬间秒变“戏精”,网友只怪打针的前奏太长
文章插图
其实,如何让宝宝克服心理对打针的恐惧感,还真的是一门学问。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的一点是,为什么不同年龄的孩子,对打针的恐惧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记忆力较弱,所以他们并不会记得上次打针所带来的疼痛感,因此下次在打针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存在害怕一说。不过,等到宝宝半岁之后,他就能够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了,所以就会对打针产生恐惧感,以及一些其他的消极情绪。
在这个时期,家长就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打针前
家长在带着孩子打针之前,没有必要特意跟孩子强调:“待会儿就要打针了,可千万不能哭,这样才是勇敢的宝宝!”这种带有暗示性的话语,会让孩子潜意识觉得,打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最后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平常的语气,轻松地跟孩子交流打针这件事情,告诉孩子打针是一件好事,因为打针之后就不会再生病了,给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宝宝就不会再害怕啦!

孩子|爸爸带娃去打针,娃瞬间秒变“戏精”,网友只怪打针的前奏太长
文章插图
2、打针时
当然,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是一码事,实际打针的时候又是另一码事。在打针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紧张、甚至反抗的情况,对此,家长可以尝试用其他物品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聊天、让孩子玩会儿手机游戏等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孩子|爸爸带娃去打针,娃瞬间秒变“戏精”,网友只怪打针的前奏太长
文章插图
3、打针后
无论孩子在打针过程中表现如何,家长都应该在打针后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比如带孩子去玩,又或者是给孩子买些好吃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把打针当作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了。
孩子|爸爸带娃去打针,娃瞬间秒变“戏精”,网友只怪打针的前奏太长】由此看来,想要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恐惧心理,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倘若家长只知一味地恐吓孩子,那么孩子自然会对打针感到越来越恐惧。但是,如果家长放平心态的话,那么孩子也会将打针当作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恐惧感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