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毫米波雷达要被“颠覆”?球型/3D打印天线/180度视场角,见过吗?


雷达|毫米波雷达要被“颠覆”?球型/3D打印天线/180度视场角,见过吗?
文章插图
3D打印天线、球型外观、180度视场角,你没听错,这可能是未来毫米波雷达的新技术革命。
近日,这家研发新型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公司(Lunewave)宣布,A轮融资700万美元,同时,还有两位汽车行业资深高管(保时捷前总裁和安波福前工程副总裁)加盟公司董事会。
在过去不到三年时间里,Lunewave基于3D打印雷达天线及球型毫米波雷达已经迭代至第三个版本——提供了宽频带、高增益和在各个方向形成多个高质量光束的能力。同时,可以实现180度的水平视场角,分辨率是现有普通雷达的6倍。
随着汽车制造商对于看得更远、更快探测到物体的传感器将越来越来青睐,尤其是对车身周边可以形成360度感知的能力,Lunewave的目标,是在所有天气条件下都能看到高度颗粒状的数据,这使得车辆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并做出第二次决策。
同时,由于视场角的大幅增加,Lunewave的方案如果可以落地,意味着可以减少在车身布置传感器的数量,增加组合感知的性价比。
一、宝马、上汽投资
今天的ADAS及自动驾驶传感器在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效率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传感器的性能、探测范围和精度在做斗争,此外还要平衡不同传感器的成本问题。
众所周知,毫米波雷达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良好,但目前的传感器不能看到足够的细节,尤其是角度分辨率差,视野也非常有限(这是传统平面相控阵技术的限制)。
Lunewave的团队通过一种特殊的解决方案来克服传统雷达传感器的缺点,其类似4D成像雷达,在水平和垂直平面的宽视场中都能提供一致的性能。
雷达|毫米波雷达要被“颠覆”?球型/3D打印天线/180度视场角,见过吗?
文章插图
其一大杀手锏就是,3D打印(可批量生产)球形毫米波天线的专利工艺,该天线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相信大多数人会持有质疑的态度)的宽带性能、高增益、无扫描角度限制和形成多波束的能力。
除了硬件组件,Lunewave的专有算法也将有助于改善多传感器的信号干扰。结合其硬件和软件,提供长距离、高清晰度的全方位视觉,最重要的是,在所有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一致的性能。
Lunewave的技术通过降低成本、简化机械/安装架构、降低数据融合复杂性和电子故障事件,为自动驾驶感知组合的选型提供了新的参考。
公司CEO John Xin认为,由于Luneburg专利天线工艺的独特特性,可以在更宽的视场和更远的距离上探测到比现有传感器更多的物体。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较短波长的穿透将是非常困难的,这正是现在激光雷达量产的最大短板。“该公司CTO表示,毫米波雷达有能力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
这款名为LuneBurg的定制化透镜天线,具有球面形状,是以Rudolf Lüneburg命名,一位数学教授,他在1944首次提出这个设计。
透镜天线通过传导电磁波,例如可见光、微波、红外线,来探测周围环境。这种设计可以使得天线可定制为特定的工作频率和带宽。
此外,透镜天线是使用聚合物喷射3D打印技术将电磁晶体结合到结构中。与其他技术相比,这种方式也使得透镜的生产成本相对更低。
在体积上,Lunewave的天线比一个高尔夫球稍大,它有6500个不同的腔室,“我们的雷达技术正在接近激光雷达的能力,”John Xin表示。
此前,一些全球汽车厂商正在与Lunewave合作,联合开发项目、进行相关的车规级验证测试和启动SOP计划。同时,该公司也在尝试在汽车雷达领域制定新的标准。
在2017年公司成立之前,Lunewave的核心技术是建立在其技术联合创始人(郝欣博士和梁敏博士两位华裔工程师)在亚利桑那大学十年的研发基础之上。
雷达|毫米波雷达要被“颠覆”?球型/3D打印天线/180度视场角,见过吗?
文章插图
这种概念技术要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利用3D打印技术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架构,能够使得雷达天线探测到更大的范围和更好的精度。
此前,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笔初始资金帮助了项目的早期启动,随后包括宝马旗下风投基金,上汽加州风投以及百度资本都参与了前期融资。
二、毫米波雷达未来之争
一直以来,除了视觉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能力上的不断提升,激光雷达被认为是解决高分辨率感知补充的首选。不过,近年来,随着毫米波雷达分辨率的提升,尤其是4D成像雷达接近量产时间点,两种雷达之间存在间接挑战。
激光雷达公司正在努力降低成本,并验证可靠性(尤其是车规门槛),另一方面,毫米波雷达企业也在改进性能,以匹配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