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廿四节气起源地在哪里?这些传说涉及三位古人

廿四节气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探究其起源和计入历法的过程,着实复杂——因为存在不少传说,发现者和发明者的籍贯又不同。影响大的涉及三位古人,分别是周公姬旦,他于河南登封创建了“周公测景(影)台”;西汉淮南王刘安,他于封地安徽寿县整理、纂辑了《淮南子》;还有四川阆中人落下闳。
廿四节气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探究其起源和计入历法的过程,着实复杂——因为存在不少传说,发现者和发明者的籍贯又不同。影响大的涉及三位古人,分别是周公姬旦,他于河南登封创建了“周公测景(影)台”;西汉淮南王刘安,他于封地安徽寿县整理、纂辑了《淮南子》;还有四川阆中人落下闳。
北京晚报|廿四节气起源地在哪里?这些传说涉及三位古人
文章图片
新华社资料图
落下闳曾参与西汉《太初历》的制订,这是司马迁和《汉书》都明确记载了的。《汉书·律历志》记载:汉兴,依张苍建议沿用《颛顼历》,“而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至武帝朝,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等人一致建言改历,议造汉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都分天部,而闳运算转历。其法以律起历……”这就是首次收录廿四节气的国家历法《太初历》。
【北京晚报|廿四节气起源地在哪里?这些传说涉及三位古人】在竺可桢先生之前,清人赵绍祖认为廿四节气见于《逸周书》。他在《消暑录》中说:“一岁中二十四气,并见《逸周书》。《猗觉寮杂记》乃分举见于经史子类著,如《管子》《月令注》《诗笺》《国语》《南史》《初学记》所载,而尚不能备也。”
但竺可桢认为《逸周书》不可信,《淮南子》才是最早完整归纳和记载廿四节气的著作:“四季之递嬗,中国知之极早,二至、二分,已见于《尚书·尧典》……降及战国、秦、汉之间,遂有廿四节气之名目。廿四节气全部之名称,始见于《淮南子·天文篇》。《汲冢周书·时训解》虽亦有廿四节气之名,唯后儒王应麟等均疑此书为东汉人伪托,非周公之旧。”
《汲冢周书》即《逸周书》。好像是针对赵绍祖似的,竺可桢又将《管子》《月令注》,包括《大戴礼记·夏小正》中与之相关的记述都检阅了一遍。为显示后学超越前贤的读书的细密,他对惊蛰和雨水两个节气顺序的错置和倒置予以解释:“《淮南子》与《逸周书》均已先雨水而后惊蛰;至新旧《唐书》,则又先惊蛰后雨水;至《宋史》始,雨水在前,惊蛰在后。”
淮南王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父辈,武帝因他雅好文艺而善意笼络,但刘安阳奉阴违,谋反而自杀在公元前122年,其整理、纂辑的《淮南子》一书不迟于这一年。而武帝改历,系元封六年(前105)下令,翌年历成,当年(前104)五月改年号为“太初”,颁布实施新历《太初历》。《汉书·律历志》曰:“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和秦朝以十月为正不同,汉朝以十一月为首,“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著为一,万物萌动……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以大雪开头、小雪为终,总的排序是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