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以前养育孩子,家长大多不注重跟孩子沟通,孩子不听话了就一定打骂,立刻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现在,家长知道棍棒教育的危害,所以更加重视跟孩子的交流。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家长在跟娃沟通的时候,嘴巴说干了都没什么效果,非常心累。
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
文章插图
跟孩子沟通,费尽唇舌却见效不大?
宝妈姜姜有个3岁半的男宝,刚上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不错,被老师夸了好几次,倍感欣慰的老母亲姜姜便打算奖励一下他。
这天,姜姜跟宝宝说:''妈妈知道你在幼儿园很乖,为了奖励你,这周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吧!''听到这句话的孩子兴奋不已,开心地说''好'',还在家里高兴地跑来跑去。
可到了周末,公司领导却给姜姜布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导致她不得不食言。姜姜满怀歉意地跟宝宝说:''对不起,妈妈有很重要的事,不能陪你去游乐园了,下次补偿你好不好?''
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
文章插图
遗憾的是宝宝并不买账,一边哭泣一边喊着:''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不论姜姜怎么解释,宝宝都一副拒绝沟通的模样。姜姜看怎么哄都哄不好孩子,不免有些烦躁,只好求助孩子爸爸。
爸爸出马''交涉''后,宝宝很快停止了哭泣,跟之前捂着耳朵不肯听妈妈说话的样子相比,简直就是''判若俩娃''。
对此,姜姜松了口气,但也感到疑惑:''为啥我解释和讲道理都行不通,孩子他爸轻轻松松就把娃哄好了,难道孩子更喜欢爸爸?''
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
文章插图
孩子拒绝沟通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首先,家长未能做到共情。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说到:如果没有真正的和孩子产生情感连接,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进行控制。
像宝妈姜姜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失败,就是''共情''这一块出了问题,甚至可以说,宝妈并没有意识到要跟孩子共情。
在家长眼中,自己是出于无奈才不得不食言,可在孩子眼中,他本来是很期待父母许下的承诺的,父母突然的失约,会让他产生一种从云端跌落到泥淖中的失落感。
因为委屈,所以孩子会感到难过或者生气,如果家长意识不到应该去了解,那么孩子会竖起一道墙,隔绝父母说的话。
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
文章插图
其次,沟通方式错误。
在跟孩子说话时,家长有时候会不知不觉使用错误的方式,让沟通的难度系数大大提高。
①过于唠叨
哈佛商学院研究员在《市场杂志》中提到:金鱼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9秒,而我们人是8秒。如果一个人在同他人沟通时过于啰嗦、抓不住重点,一旦错过这8秒,那么对方就会对你的兴趣大打折扣。
在亲子沟通的开始,孩子会因为是爸爸妈妈在说话而认真听,可如果父母过于唠叨,说话没有重点,孩子会逐渐变得不耐烦;或者觉得父母的话没有意义,于是拒绝倾听。
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
文章插图
②沟通的态度错了
《全职高手》一书中,作者蝴蝶兰提到:沟通之所以这么困难,在于大部分的人聆听时都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反驳。
跟孩子交流时,有的家长是用一种批判的态度来进行的。
比如孩子考得不好,家长气势汹汹地说:''怎么又考这么差?邻居家孩子还考了xx分。''
哥哥弟弟吵架,家长一过来就张口质问哥哥:''怎么回事,是不是你欺负弟弟了?''
这种''找茬''式的说话方式和批判式的态度,会导致孩子产生戒备心理,他们不但不乐意沟通,甚至可能会故意说反话,让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
文章插图
家长不妨试试''第三者效应''
什么是''第三者效应''?
''第三者效应'',指的是双方的情感出现隔阂时,第三者适当出现,进行调节,会有助于双方情感的融合和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双方的情感也可能因为第三者的出现而断裂。
类似的情况有很多,比如一对情侣吵架了,双方共同的朋友协调沟通,会有助于两人和好。而在家庭中,这个方法也有''用武之地''。
试试|跟孩子沟通,嘴巴说干了也没效果?家长试试“第三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