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规模大且更年轻化均衡化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持续释放

【科技日报|规模大且更年轻化均衡化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持续释放】近日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 《报告》研究结果显示 , 和2018年一样 , 我国保持了世界最大规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势 。 同时 , 10余年来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持续保持年轻化特征 , 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速 , 性别比例正趋于均衡 。
何为科技人力资源?世界最大规模年龄结构年轻化等特点将如何影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未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采访人员就以上问题采访了《报告》研究组 。
 研究生毕业生全部纳入科技人力资源
《报告》将研究生毕业生全部纳入科技人力资源 。 其中不仅包括了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 , 也包括了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 。
人文社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 , 看似与科技一词相去甚远 。 他们也可以被视为科技人力资源吗?
对此 , 《报告》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园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 她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工作者、科技人才的概念存在区别 。 科技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 , 不仅包括在科技岗位上工作的人 , 还包括有潜力从事科技工作的人 , 反映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科技人力的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 。 研究生毕业生已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 能够从事系统性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 , 因而被100%地纳入科技人力资源 。
目前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规模颇为庞大 , 总计11234.1万人 , 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 。 黄园淅进一步解释:这个数字可以结合‘资源’的概念来看 。 1亿多人的科技人力资源 , 意味着我国有这么大规模的科技人力储备和供给能力 。
黄园淅介绍 , 自2008年第一部《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以来 , 研究生毕业生都被课题组全部纳入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之中 。 这样的测算方法也参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统计局《科技人力资源手册》采用的相关标准和口径 。
《报告》指出 , 2005年以来 , 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强大拉力 ,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加速变革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放缓 , 密度不断增加 。 核心学科(即理工农医等学科)科技人力资源比例上升明显 , 学历结构金字塔塔基缩小、塔尖增大 , 年轻化特征明显 , 性别比例也更加均衡 。
年轻化趋势有利于提高群体创造性
《报告》指出 , 十余年来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年轻化特征明显 。 普通高校一直是培养科技人力资源的主要渠道 , 且其地位在不断强化 。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云英看来 , 科技人力资源保持年轻化的趋势主要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 她向采访人员介绍 , 1998年 ,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 , 包括普通、成人形式在内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为523.6万人 。 2021年 ,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 , 包括普通、成人、网络形式在内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达5535.9万人 , 约为1998年的10倍 。
尽管高等教育的入学年龄限制越来越少 , 但从总体来看 , 高等教育在学学生的年龄仍以39岁以下为主 。 未来一段时间 , 随着教育‘立交桥’的逐步建立 , 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加 , 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将稳中有增 。 可以预见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年轻化趋势 。 杜云英表示 。
黄园淅和杜云英都认为 , 科技人力资源年轻化趋势意味着科技人力资源红利 。 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加深的背景下 , 科技人力资源持续显示的年轻化特征 , 能为科技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注入活力 , 提供有效的‘人才活力’ 。 黄园淅说 。 杜云英表示 , 年轻化趋势对于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群体的创造性是非常有利的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年轻化的科技人力资源中 , 还有不少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后选择归国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 报告显示 ,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 ,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 , 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 。 教育部数据显示 , 受疫情和就业移民政策收紧双重影响 , 2020年回国求职的海归数量暴增七成 , 人数突破8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