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不只是芯片,看看我们离世界顶级传感器技术还有多远

折叠屏|不只是芯片,看看我们离世界顶级传感器技术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折叠屏|不只是芯片,看看我们离世界顶级传感器技术还有多远

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 , 被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 , 也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有国内自动化专家指出 , 塑料工业网、传感器技术直接关系到我国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形势 , 即“传感器技术强 , 自动化产业强” 。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对自动化行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性 。然而 , 当传感器迎来春天的时候 , 中国公众似乎仍然看到了一场外国半导体巨头的盛宴 。业内人士认为 , 虽然中国传感器市场发展迅速 , 但本土传感器技术与世界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

这种差距 , 一方面表现在传感器感知信息的落后 , 另一方面表现在传感器本身在智能化、网络化方面的技术落后 。由于大规模应用不足 , 国产传感器不仅技术含量低 , 而且价格昂贵 , 难以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目前 , 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和德国几家龙头企业主导 。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合计占全球传感器市场份额的72% , 其中中国约占11% 。与全球生产的2万多个品种的产品相比 , 中国能生产的产品只有1/3左右 , 整体技术含量也较低 , 是一种亟待改变的状态 。
我国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涉足传感器制造业 。我国于1972年建立了国内第一批压阻式传感器开发生产单位;  1974年 ,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实用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1978年 , 中国第一台固态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诞生;  1982年 , 在国内率先开始研究硅微机械系统(MEMS)加工技术和SOI(绝缘体上硅)技术 。进入1990年代后 , 相继推出并生产了绝压传感器、微压传感器、呼吸机压力传感器、多晶硅压力传感器以及硅微加工技术的低成本TO-8封装压力传感器 。改革开放30年来 , 我国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主要表现在: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基地的建立 。   Nano , 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  MEMS、MOEMS(微光机电系统)等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 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 , 传感器技术攻关已取得51个品种86个规格的新产品 。敏感元件和传感器行业 。

传感器技术发展多年 , 其技术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结构传感器 , 利用结构参数变化来感知和变换信号 。第二代是 1970 年代开发的固态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态元件组成 , 并利用材料的某些特性制成 。如:热电效应、霍尔效应和光敏效应分别用于制作热电偶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 。 第三代传感器是以后刚刚发展起来的智能型传感器 , 是微型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使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 。
国外传感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 。传感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已成为趋势 。大部分产品已经成为现实 , 并且在不断地改进和升级 。虽然我国传感器在所涉及的研发领域与国外基本相同 , 但由于在一些核心制造工艺技术上严重落后于国外 , 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 主要表现为:
1、产品品种不全 , 规格少 , 缺乏新产品 。
目前 , 我国传感器产品数量约为3000个 , 而国外已达到20000多个 。产品品种的满意率只有60%-70%左右 , 远远不能满足国内传感器市场的需求 。从行业产品结构看 , 老产品占比超过60% , 新产品不足 , 高新技术产品较少 , 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产品严重缺乏 。  , 高端产品少 , 缺乏市场竞争力 。
2、技术创新性差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
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差 。由于种种因素 , 国内企业仍然手工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或国外已停产的产品 。许多新公司是国外产品的推广者和代理商 。在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 , 追踪高科技、开发高科技增值产品的能力还是有可能的 , 但结果大多是样本 。产业化还很遥远 , 具有自主开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不多 。
二是技术装备落后 , 产品质量差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虽然已经开发出多项工艺和产品 , 但批量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和行业的发展 。有些高性能产品不是靠工艺来保证的 , 而是靠过滤来保证的 。从技术上看 , 由于国产传感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相对落后 , 微加工技术和封装技术不够先进 , 人工操作较多 , 检测方式不规范等 , 主要性能指标1-2个订单 比国外差很多 。  , 使用寿命相差2-3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