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断腕”,谁的福音( 三 )


当超级APP们被互联网“柏林墙”隔绝成信息孤岛,用户相当于被平台完全所有,接触到的只有平台内部资源或同企业关联产品的信息。此时,流量垄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充满想象。
微信“断腕”,谁的福音】据新锐商业与营销媒体平台TopMarketing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阿里巴巴、腾讯分别以810亿元(含佣金和广告收入)和228亿元,分列国内互联网企业广告营收前两位,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9%和16%。
微信“断腕”,谁的福音
文章插图
TopMarketing统计的2021Q2国内互联网公司广告营收Top12
作为近两年流量增长最快的平台之一,抖音的吞金力自然不俗,但由于母公司字节跳动并未上市,所以无法估量其广告收入。不过,有媒体此前曝光,2019年淘宝与抖音签署的广告框架协议为70亿元,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涨至200亿元。
无论是哪一家的哪个数字,广告收入都是百亿级,足见流量生意的潜力。据36氪获悉,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日前,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审核。
随着互联互通推倒企业间筑起的高墙,可以预见,在各家重新掌握自己的流量密码之前,将会有一个相对持续混乱的阶段。
对于墙外的那些企业而言,微信开放外链或将是一把双刃剑。
以淘宝为例,微信开放的短期作用可能比较积极,能够带来一定GMV。长期来看,淘宝能否将微信用户转移到其自有平台,能力存疑;一旦用户在微信生态系统形成购物习惯,淘宝或有沦落为“货架”的风险,反而得不偿失。
而微信生态开放必然会吸引众多平台和企业争相入驻,最终可能又会反哺微信平台,增加其用户停留时间、用户活跃度、用户黏性,进而推高广告收入。
至少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市场对微信开放外链似乎持积极态度。9月17日,腾讯股价涨2.39%,收报461.8港元,总市值4.43万亿港元。
当互联互通推到互联网巨头间的“柏林墙”,最终受益人除了这些掌握大把流量的企业,千千万万个拥有优质产品与过硬实力、具备用户思维和经营能力、尊重互联网公平与开放的中小企业,也可能从中获益。
微信“断腕”,谁的福音
文章插图
一位从事抖音大V运营的业内人士向零态LT(ID:LingTai_LT)透露,不少品牌和KOL都在想办法将平台的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特别是转到微信群的做法比较普遍。具体方式可能包含:私信粉丝提醒加微信群、免费/低价授课通过微信群领取资料、向消费者留微信客服提供售后服务等。
同样的情况在淘宝也很普遍,私信粉丝加微信群提供售后服务、随货品附赠微信号奖励现金等流量迁移方式大同小异,但无一例外都是将流量沉淀到品牌或商家的微信私域。
从大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线上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疫情更让它们意识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重要性,私域流量才是支撑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基石。
对于各平台成熟的品牌商家、达人、服务商而言,尽可能沉淀私域流量才是王道。
过去经年,因错综复杂的资本、业务关系,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AT两大阵营。借助老大哥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的绝对流量优势,腾讯系长出了京东、拼多多等一批新兴企业;但在短视频和直播风口之下,字节跳动又以一己之力单挑各家,将流量生意玩得风生水起。
如今,随着一场互联互通大运动,行业或将重新洗牌,但有一点不容置喙,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开放终将对抗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