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卡车,为何一夜之间迎来「量产」潮

自图森未来敲响了自动驾驶公司上市的第一钟后,自动驾驶卡车似乎在一夜之间迎来了量产潮。
图森未来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起自动驾驶卡车的量产计划。今年3月23日,图森未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招股书时,再次明确了与卡车制造商Navistar(纳威斯达)合作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的量产时间——2024年。
另外一家由主机厂发起的自动驾驶公司挚途科技的量产计划更为迅速,其与一汽解放历时三年攻坚研发,在去年发布了L3级自动驾驶重卡J7,经过一系列的测试与验证,J7计划在2021年内正式量产上市。
此外,包括嬴彻科技、希迪智驾等玩家还亮出了实车。
今年3月,嬴彻科技发布了量产自动驾驶系统并且命名为“轩辕”,与“轩辕”同时亮相的还有嬴彻科技与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分别联合研发的两款L3重卡。
嬴彻科技表示,这两款L3重卡可以在今年年底量产交付,未来还可通过OTA升级至L4。
希迪智驾则与东风柳汽于今年6月联合发布了两款无人驾驶产品,牵引车T7-Cross和园区物流车M3-Pro。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卡车,为何一夜之间迎来「量产」潮
文章插图
各方力量轮番登台,由梦想到现实,自动驾驶卡车就是那个最先攀上自动驾驶珠峰的天选之人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厘清:当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在谈“量产”时,到底谈的是什么?
自动驾驶卡车集体提“量产”,到底是哪股“风”在吹?
商业、科技领域没有太多偶然可言,自动驾驶卡车扎堆量产必定事出有因。
量产提速的第一个推动力量来自于资本,确切的说:由资本催熟的自动驾驶卡车商业模型需要量产。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森未来的招股书,其盈利模式有两种:

  • 一是以“订阅费”的形式为物流企业提供自动驾驶服务。
物流企业先支付一定的费用对卡车进行智能化改装,然后以0.35美元/英里的价格向图森未来购买TuSimple Path的自动驾驶服务。
站在物流企业的角度,之前花在司机身上的人力成本大约为0.75—0.85美元/英里,以一辆卡车一年行驶20万英里计算,可节省9.5万美元。
这也意味着,物流企业在一年内就可收回将传统卡车改装成自动驾驶卡车的硬件成本。
  • 二是以1.45美元/英里的价格,直接向货主提供运输服务。
美国传统运价为1.7美元/英里。在这个模式中,货主每10万英里可节省约25000美元,预计每英里节省10-15%的开支。
暂将自动驾驶卡车保养、折旧等运营开支放在一旁,要想走通图森未来的这两个商业模型,规模是第一要素,而形成规模的前提就是量产。
对此,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陈默有着清楚的认识,他在接受《晚点LatePost》专访时就表示:“……你要走不到量产就没戏“。
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CTO侯晓迪对该模式下盈亏平衡的临界点定格在5000辆可运营的自动驾驶卡车。
图森未来招股书显示,目前共获得10个物流客户共5700辆预订单,以上成为图森未来启动上市的关键条件。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卡车,为何一夜之间迎来「量产」潮
文章插图
智加科技的商业模式与图森未来相似,在预订单方面,智加科技显示出的市场前景更让人振奋,宣称已收到超过10000辆自动驾驶卡车订单。
在资本力量的驱动下,这类以运营作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公司需要用量产自动驾驶卡车来补足商业模型的闭环。
国家政策对行业的推动力量也同样不可忽视。
无论是“交通强国“战略也好,还是”新基建“也好,或是11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这些纲领性政策都是从宏观层面对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支持,对行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在颗粒度更细的落地场景中,”十四五“规划和”双碳“战略对自动驾驶的”量产“有更为明晰的指向。
我们先来看看“十四五”规划,相比往年编制,“十四五”规划更加突出技术创新的方向感和重点行业的重要性。
比如,在产业升级方面,“十四五”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成为主要任务,工业、制造业由此被凸显出来。
“双碳“目标中,工业、制造业身上的责任同样很重,降碳、减碳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无法忽视的一项指标。
“十四五”规划与“双碳”目标的交汇处,工业园区、制造园区内的物流运转被提炼出来,成为产业升级中与生产流程相关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信部今年5月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十个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中,还特别将厂区智能物流列入十个创新发展的通用型典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