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韩虹丽 通讯员 刘文静
4月3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来了一位紧急求医的3岁幼儿。从家长急切的话语中了解到,该患儿11个小时前误吞“巴克球”。巴克球是一种磁珠类玩具,患儿在当地医院行消化道造影诊断为消化道异物,无法处理,建议立即转院到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接诊后立即为患儿再行X-线检查,发现颈部和肚子里均有异物。特别是颈部异物位置特殊,既往X-线检查从未见过类似异物,正面看像在嘴巴里,侧面看“挂”在喉咙上,随时都有掉落的危险,一旦掉进气管里,就会堵塞气管,影响呼吸。为了明确诊断,耳鼻喉科紧急行电子喉镜检查,发现“咽喉要塞”会厌处的喉面和舌面均可见“巴克球”,原来是两个磁力珠,由于互相吸引的作用,在会厌的两侧相遇了,紧紧地吸引在了一起。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文章插图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图1 颈部正位片,显示异物似在口腔内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文章插图
图2颈部侧位片,可见异物“悬”在咽喉部,随时有掉落的危险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文章插图
图3 “咽喉要塞”会厌部示意图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文章插图
图4 内镜下巴克球
患儿病情危急,不但要处理肚子里的异物,还要处理喉部的异物。
经过消化科、普外科、耳鼻喉二科会诊,医生认为肚子里的异物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只要耐心观察,不出现肠梗阻症状,暂时不会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但喉部的异物,是急需解决的,因为随呼吸及吞咽活动,异物随时有脱落的危险。会厌是咽喉里的指挥系统,呈叶片状,在吞咽时会厌盖住喉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异物若不及时取出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文章插图
图5 肚子内的巴克球
方案定了,先取喉部异物!
由于既往没有过类似罕见的喉部异物,一旦在取的过程中异物滑脱,就会进入气管,会危及患儿生命,最重要的是,没有相应的手术器械,两个又圆又滑的磁珠,怎么都不好夹持,因为取出一个,另外一个由于缺少另一个的吸引,必然滑脱。耳鼻喉二科主任孙晓卫说:“考虑先取出一个,另一个用磁铁吸住,这样就可以避免滑脱。”孙晓卫立即准备磁铁,制造工具,在消化科徐俊杰主任、杨露医师的帮助下,特殊的异物取出设备终于制作完成。
但3岁娃不配合,这对麻醉及取出都是不小的挑战,与麻醉科会诊讨论后,经过科学周密严谨部署,确定最终手术方案:全麻气管镜直视下喉部异物取出术。在曹守彬麻醉师的保驾护航下,孙晓卫主任不到5分钟便将两颗磁珠一次性顺利取出,异物正是紧紧吸在一起的“巴克球”。幸运的是,吃到肚子里的8个大小不等的“巴克球”随着肠道蠕动团成了球,没有造成肠道梗阻。4月5日夜间顺利排出。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文章插图
图6 两粒巴克球,被我们自制的工具取出后,仍牢牢地粘在一起!
3岁娃喉部卡住“巴克球”,8颗吃进肚,险造成窒息
文章插图
图7 巴克球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巴克球”因色彩多样且相互吸引、可变化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耳鼻喉二科医师术后特别实验了一下,在光滑纸面上,至少保证3厘米以上,两粒巴克球才能稳定的分开。在此,儿医医生也提示各位家长,巴克球虽然好玩,但也危险,一旦误吞、误吸,轻则引发吸入性肺炎、肠道梗阻,重则危及生命。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