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智慧法院”线上解纠纷 去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

人民日报|“智慧法院”线上解纠纷 去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
图片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内 , 法官正进行线上调解 。
张 斌摄(人民图片)
拿起手机登录相应平台 , 就能申请在线立案;身处异地 , 通过视频方式即可完成庭审环节;裁判文书电子化送达 , 真正实现无纸化办案……如今 , 智慧法院建设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 。 防疫期间 , 智慧法院惠民生 , 全力保障诉讼服务不打烊、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掉线 。
 网上办案成常态
近日 , 江西省鄱阳法院团林法庭打出一套智慧组合拳 , 高效调处了一起拖欠工资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 针对原被告双方一个身处江西九江、一个远在浙江杭州的情况 , 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开展了云办案 。
将案件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赣法e化解 , 远程沟通调解意见 , 切换至人民法院多元化解平台 , 上传调解协议让双方签字 , 发送电子版调解书——团林法庭用时不到1天就完成了调解工作 。 原被告双方全程通过手机操作完成相关程序 , 十分方便快捷 。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审判执行业务深度融合 , 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提速 。 网上办案、在线诉讼日益常态化 , 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和几个软件 , 就能足不出户打官司、解纠纷 。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法院已实现网上立案、提交材料、申请阅卷及在线开庭等功能 , 极大方便了法官、律师及当事人 。 在线下庭审中 , 数字技术也能提供极大助力 。 例如 , 上海等地法院已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庭审过程录音录像 , 无需再打印纸质笔录 。 此外 , 应用程序、在线平台等多种形式的手机法院功能也日益完善 。
防疫期间 , 智慧法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 。 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落到实处 , 不仅有效配合了疫情防控工作 , 也彰显了司法工作的人文关怀 。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 , 过去一年 , 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 , 在线开庭127.5万场 。 司法区块链上链存证17.1亿条 , 电子证据、电子送达存验证防篡改效果明显 。 形成经济社会运行大数据报告220份 , 数助决策服务社会治理 。 知识服务平台涵盖类案推送、信用评价、庭审巡查等业务场景 , 为全国法院提供智能服务1.4亿次 。
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打开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 经过身份认证、人脸识别、证件核验、录入电子签名等步骤完成注册 , 登录后即可关联案件 , 并选择法院参与在线调解和在线诉讼 。
采访人员从最高人民法院了解到 ,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由中国移动微法院转型升级而来 , 3月1日起运行 。 该平台集成调解、立案、阅卷、送达、保全、鉴定等全国通用诉讼服务功能和地方法院特色服务功能 , 支持人们在总入口集中查询、办理全国法院的诉讼服务事项 , 满足人们一站式办理全国法院在线服务的司法需求 。
近年来 , 智慧法院相关制度及平台建设不断加快 。 2021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的《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 , 分别明确了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的规则体系 。 今年3月1日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正式施行 , 明确了人民法院在线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运行维护保障、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 专家认为 , 三个规则既各有侧重 , 又相互配合、有机衔接 , 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规则体系 , 将逐步建立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 , 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司法保障 。
各地人民法院纷纷开展创新探索 , 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在司法公开、诉讼服务以及审判执行方面的建设 。 例如 , 浙江法院打造的移动微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研发的e法亭、江西法院构建的收转发e中心、重庆法院推出的4+1重庆‘智慧法院’新生态等 , 为人们带来触手可及的司法服务 。
公平正义不掉线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 针对目前从全国到地方不同级别、多种形式的智慧法院平台 , 夏海龙认为 , 智慧法院建设未来仍有很大空间 。 在使用体验上 , 建议尽可能提高不同法院系统在功能、操作上的一致性 , 并进一步推动全国统一智慧法院系统建设 , 持续优化其稳定性和易操作性;在功能上 , 建议推动法院系统与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互联互通 , 以提升当事人信息检验、司法取证、执行等环节的准确性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