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我离开腾讯卖了3年电子烟

微软|我离开腾讯卖了3年电子烟

文章图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 。 有时候即便知道结果大概也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 。
3月11日是个周五 , 快下班的时间点 , 国家烟草专卖局出了两份文件 。 在这之前 , 电子烟已经冷寂了大半年 。
“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 , 这条意味着 , 占销售额90%以上的水果等风味烟弹成为历史 。
“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的企业 , 应当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变更许可范围后方可从事电子烟产品批发业务 。 ”这条意思是 , 只是变更许可 , 没有新发许可 。 再说直白点 , 市场上现有的电子烟代理商将没有资格获得“批发牌照” 。 几年耕耘清零 。
新规将于5月1日起生效 。 电子烟行业终于迎来了最大的震荡 。 在这之前 , 行业龙头思摩尔和雾芯科技的股价已经持续大幅下跌 。
消息出来后 , 群里的电子烟经销商和店主们憋了半天 , 不知道谁来一句 , “这下可以关门了 。 ”一名重仓了思摩尔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发微信说 , 这几天感觉很不好 。
而品牌方和供应链工厂的HR和猎头们都在忙着赶紧招出海的销售岗位 , 近期一名签约入职某电子烟的普通海外销售经理月薪已达到6万元人民币 。 这种一窝蜂的感觉似曾相识 , 上一次发生在2019年11月线上禁售政策后 , 大家一窝蜂冲进商场抢位置 , 烧钱补贴大战、抢经销商抢加盟店 。
即便如此 , 电子烟终于被国家承认了 , 从此以后它是一个合法合规的事情了 , 它巨大的减害价值早晚会被大众所了解 。 心里也算好受一些 。
这3年是怎么过来的
3年前我不知天高地厚 , 从腾讯离职的原因就是想跳出舒适圈 , 试试看到创业项目里能不能活下来 。 当时仅凭三点因素就快速做了决策:
1. 市场已经被美国验证 。 传统烟民中30%转化为电子烟民;
2. 这是烟草被发明几百年以来 , 第一次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减害 , 具有极大的公共健康价值 。 也已经被英国卫生部证实;
3. 团队中有业内顶尖科学家 , 其它核心成员也都在各自领域很优秀 。 (当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 , 在这样的大赛道上 , 国内的竞争厮杀会惨烈到什么程度)
后来没想到 , 这3年全部在疫情中度过 。 我相信很多从业者跟我一样 , 一边多多少少带着对电子烟的认知领先于舆论而沾沾自喜 , 一边干得着实艰难而憋屈 。
这3年里 , 我们见证了一些品牌的商业奇迹 , 也经历了几轮精彩绝伦的疯狂和沉寂 。 2019年最疯狂的时候 , 一厂难求 。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合作的大厂 , 死赶活赶上了项目 , 当时老罗领着陈冠希刚刚把电子烟带出圈 。 两年后该厂一名员工到我们公司面试 , 才知道当年那款产品在工厂内部好几个环节都没有过关 , 一些同事拒绝签字 , 连基础结构都有问题 , 但在客户和领导的要求下 , 依然抢时间出街了 。 后来产品问题重重 。
当年有多少疯狂的资金涌进来 , 就有多少根本等不及精雕细琢的产品出世 。 仿佛所有人都在追赶 。
在市场前端 , 我们公司刚刚谈妥了深圳某商场的位置 , 第二天商场招商就说你们拿不了了 , 这个位置另一个电子烟牌子直接加了10万 。 补贴大战的时候 , 谁喊最高100万补贴 , 另一家马上喊105万 。 心里知道这是畸形的是不可持续的 , 但是所有人裹挟其中 , 要么加入混战要么出局 。
这几年里 , 供应链、品牌、经销商、加盟店 , 串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 大家赌的都是电子烟替代纸烟是减害的大势所趋 。 毕竟烟草巨头菲莫国际已经宣布将在10年内逐步停售卷烟 , 重心转向新型烟草制品 。
我和我的同行们 , 这3年里撸起袖子勤奋地开店 , 服务代理商 , 做零售管理 , 做会员管理 。 某品牌在短短两年时间里 , 开出了1万多家专卖店和数十万家授权店 。
在很多个加班的深夜里 , 我和团队一点一点学习大品牌的一举一动 , 同样是从互联网出来的 , 我能从他们的东西里看到很多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在这么传统的渠道生意上的思路 , 我一边惊叹佩服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 , 并伺机寻找差异化 。
我们第一次参加IECIE电子烟展会 。 展会也不再被允许将成为历史 。
这3年里 , 我从没有一天把自己当所谓的管理层 , 任何事情做好分工之后都是撸起袖子就干 , 经常被CEO Thomas嘲笑“是个喜欢拼刺刀的” 。 我特别喜欢回复门店的微信 , 手机里有上千个开电子烟店铺的个体创业者 , 从他们那里得来的反馈能让我随时看到公司可以改进的地方 。 接连的疫情打击和舆论围剿 , 电子烟店铺水深火热 。 一想到这就是他们的事业 , 甚至是养家糊口的生计 , 我就不敢马虎 , 有任何能第一时间解决的事情 , 我绝不会等到第二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