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小康|在西瓜视频科普芯片播放破千万 中科大袁岚峰:大众对硬核科普有热情

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一些家长有些无所适从,习惯了填鸭式高负荷的培养模式,面对消失的校外培训,往后应该如何学习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
西瓜视频创作人的袁岚峰为此专门撰文《我是如何14岁上大学的?》 。 他写道:用低水平的重复刷题占满学生的时间,浪费他们好奇心和记忆力最强、最适合学习的年华,这实在是我不能理解的 。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近年来活跃在青年科普的一线,开设的科技袁人节目广受好评,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和抖音拥有近400万粉丝,播出的科普视频累计播放量超十亿,入选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亦是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
科学家做科普,尽量改变目前有科没普和有普没科的局面,做出既准确又生动的科普,为国家青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小奠定坚实基础,这是袁岚峰做做科普的初衷 。
华夏小康|在西瓜视频科普芯片播放破千万 中科大袁岚峰:大众对硬核科普有热情
图片

对热爱科学的人传播正确的道理
【华夏小康|在西瓜视频科普芯片播放破千万 中科大袁岚峰:大众对硬核科普有热情】袁岚峰的工作团队为科技袁人的粉丝做过一组画像 。 有趣的是,在受众的性别方面,男生占到了89%,女生为11%;在年龄段分布上,最多的是31〜40岁的人群,其次是24〜30岁;在用户黏性上,73%的用户为重度用户,黏性极高 。
这组画像说明,热爱科普的大多数是青年男性,而且门槛较高,热爱的人会持续跟进,而不热爱的人可能连一次关注都吝于触及 。
这是否有违科普的初衷呢?科普的目的是否就是越广泛越好?
袁岚峰对此予以纠正,因为他真正重视的,是对热爱科学的人传播正确的道理 。 在此基础上,当然希望观众越多越好,但并不强求,绝不会为了迎合大众故意说错误的、哗众取宠的东西 。
我最大的兴趣是了解世界的规律,并且把它传播出去 。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努力思考如何把它以一种最普遍、最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 当你对一个科普作品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你就会说它‘通俗易懂’ 。 但只有这个学科的内行,才会看出我这种叙述方式的妙处在哪里,下了多大的功夫 。 所以我有个特点是和很多科普作者相反的,越内行的读者对我的评价越高 。
与一些民科在不懂科学原理的情况下,通过哗众取宠的标题和所谓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赚取流量不同,袁岚峰始终坚持硬核科普 。 每则视频十余分钟,但背后是大量文献的阅读、与科学界同行的深入交流、对众多概念的多次厘清和纠正……
袁岚峰习惯于一有时间就读材料,也习惯于联系各个领域的专家,发挥他们的作用 。 他的微信群里总是活跃着各界专家,我在写作前就请专家们提供观点和材料,写出初稿时他们帮忙审稿,发表以后我也会持续听他们的反馈 。
硬核科普之下,袁岚峰最高兴的便是得到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 这些专业人士工作在科学的各个分支,很希望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 。 通过科技袁人的视频,他们准确获知最渴望知道的内容 。 在交叉学科丰富发展的今天,这些没有杂质的精确内容将在某一天带来灵感顿现的闪烁 。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青年都热爱科学,但我们要为大部分热爱的青年提供最为准确的知识,激发他们今后创新的动力,少走弯路 。 在科普的道路上,袁岚峰对自己提出了如是要求 。
实事求是,走捷径反而是绕远路
做科普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推宣的问题 。 比如用情绪代替理性,用伪逻辑混淆视听 。 当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伪科普视频上线,从标题就开始让人热泪盈眶,赚取了无数流量,那么那些默默耕耘的科普者们是否还有勇气不断创作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的视频?
袁岚峰的答案没有迟疑 。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无论周遭是什么风气,我们自己始终要有风骨 。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做科普,这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
这份纯粹的情感也从未被辜负 。 袁岚峰在抖音和西瓜视频上发布的一条关于芯片的视频点击量达到2800万,在该视频中,他用精准的语言准确叙述我国目前芯片发展的进展,澄清公众认知的误区 。
华夏小康|在西瓜视频科普芯片播放破千万 中科大袁岚峰:大众对硬核科普有热情
图片

许多人在说芯片的‘卡脖子’问题,那么到底哪里‘卡脖子’?对这个问题能够准确回答的人很少 。 如果对这个基本问题都不清楚,那么在此基础上的讨论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