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天天挨打也没事,现在的孩子却一句都说不得,凭什么?”

文|文儿
近日,一条有关“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的话题上了各大平台热搜,这本是有关中国育儿的教育法草案,却因为内容的不合理性遭到广大家长的抵制,只因为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是大人,接收方是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家长避开任何形式的暴力是很困难的,尤其在写作业的时候。
草案刚拟出不久,著名相声演员岳云鹏就发了一条微博,表示辅导自家孩子写作业都快要崩溃了,下面评论纷纷附议,现身说法辅导作业时的恼火情绪。联想到草案的要求,家长们很无奈绝望的。
“以前我天天挨打也没事,现在的孩子却一句都说不得,凭什么?”
文章插图
“以前我天天挨打,如今也长得挺好,怎么现在的孩子都那么娇弱,一句话说不得,不然就跟你闹离家出走,动不动还跳河跳桥的,凭什么?家长是原罪吗?”
一位家长忍不住在评论里面抱怨,认为专家们是否没有当过父母,“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意味着家长不可对孩子言语训斥、不可武力压制、不可冷暴力,这意味着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有任何负面情绪,只能散发积极正向的力量,完全不符合我国的社会现状。
或许有家长奇怪,拒绝暴力明明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为何大众反应如此激烈?那就要从家长的育儿压力说起了。该方式并非错误,但有其适合的人群,也有不适合的阶层,一起来看下吧。
“以前我天天挨打也没事,现在的孩子却一句都说不得,凭什么?”
文章插图
▲“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的优点:①保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就在去年,一位年仅14岁的少年在被母亲抽耳光后从高楼一跃而下,不治身亡。监控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的口诛笔伐,只因少年在被当众家庭暴力后,曾有过静止的几秒钟,我想,在那一瞬间,他一定思考了很多,但最终依旧选择了离开。
最可恨的是,他遭遇家庭暴力的原因被挖出来,不过是因为孩子在班上打了扑克牌,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本该口头训斥,结果却以一条人命作为惨痛代价,这就是家庭暴力的可怕。
专家们之所以提出的方案,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类似的惨案。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生命由父母赋予,衣食住行皆依靠大人,若能划分阶层,孩子就是最缺乏话语权和反抗能力的存在。若能够从根源上拒绝家庭暴力,那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健康很多,也能降低心理阴影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前我天天挨打也没事,现在的孩子却一句都说不得,凭什么?”
文章插图
②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虽然都说天下无不爱孩子的父母,但错误的表达方式只会让孩子远离父母。很多家长自己都不够成熟,难以控制负面情绪,这时候再去教育孩子,很容易把工作上受到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比如痛哭“我辛辛苦苦工作还不都是为了你”等等,事实上,父母工作是为了自己,不生孩子,他们一样要工作下去。
而“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就能避免家长的这些错误行为,执法必严,当法律法规将家庭教育纳入执法范围时,家长就明白表达爱的方式很重要,一不注意要坐牢。从而从根本上远离语言、武力方面的暴力,这对增进亲子关系很有好处。
“以前我天天挨打也没事,现在的孩子却一句都说不得,凭什么?”
文章插图
▲“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的不适用性:
①不适用于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家庭
该草案一提出,就有网友表示它的适用范围太过狭窄,中国十几亿人口,家长群体的文化素养高低不一,经济条件也差距较大。
“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听上去简单,但仅适用于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父母,若家长本身九年义务教育都未完成,要求情绪控制就太难为人了。除了社会中产阶层和精英阶层,大多数人都会被社会毒打,工作上的烦心事和社交关系的处理都存在很多难题,而家不光是未成年人的家,也是父母调整情绪的港湾。
这种情况下,“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就很困难,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以前我天天挨打也没事,现在的孩子却一句都说不得,凭什么?”
文章插图
有多麻烦,社会精英如岳云鹏也会被孩子学不会七加九而火气上头,何况我们。
②中国式教育不适合一刀切
中国式教育的诟病由来已久,从棍棒教育到打压教育,再到今天的鼓励教育,所有的过程都是通过无数家长的摸爬滚打得来。
对比之下,不允许家长表露任何负面情绪就属于一刀切,太过强人所难,也忽视了训斥和责打的正面效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国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