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儿童打新冠疫苗剂量需减半?没必要


接种|儿童打新冠疫苗剂量需减半?没必要
文章插图
最新“科学”流言榜发布
随着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展开,一些家长的担心也随之而来。很多药品都是儿童减量服用,疫苗按照成人剂量接种会不会吃不消?其实不必担心,疫苗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治疗性药物不同,孩子无需剂量减半接种。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将新年伊始最热门的健康流言“一网打尽”。
流言:小伤口抹点唾液能消毒
真相 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因此不少人认为,对于一些小伤口涂点唾液就可以杀菌消毒。的确,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抑制外源微生物生长等功能。唾液中虽然含有溶菌酶,但是由于含量太少,根本无法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另外,唾液的分泌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的年龄、饮食习惯,以及药物摄入情况、生活习惯等,因人而异,具有不固定性。
最重要的是,往伤口上抹唾液很有可能是“毒上加毒”。因为口腔是人体寄居微生物密度高、种类多的区域之一,唾液中也携带了口腔的各种病毒、真菌、细菌。所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伤口,还是建议用创可贴和碘伏等处理。
流言:鲜肉突然跳动是有寄生虫
真相 刚屠宰完的鲜肉类会自发跳动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肉里有寄生虫的表现?其实,这并不是有寄生虫在作怪,而是说明肉很新鲜、屠宰的时间很短。
刚宰杀不久,鲜肉的中枢神经已经死亡,但是在肌肉周边的神经末梢还没有完全死亡,肌肉里的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ATP)还没有耗尽。因此,在外界轻微刺激下,肌肉还可以产生跳动,这又叫做“超生反应”。宰杀一段时间后,肉中的ATP耗尽,肌肉纤维会锁死,也就不会跳动了。
流言 儿童打新冠疫苗剂量需减半
真相 随着新冠疫苗在儿童群体展开接种,有些家长不免担心,孩子接种疫苗是不是应该按照成人用药量减半或酌减来使用。与大人同剂量接种,真的会出现病毒“过载”吗?
目前,包括儿童在内所有年龄段的新冠疫苗剂量和成分都是完全一样的。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采用统一剂量,这是全球通用办法。
治疗性药物的用药剂量有的考虑体重,有的还要考虑身体表面积,这个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因素相关。
但疫苗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治疗性药物不同,疫苗里的抗原进到身体里,不是直接“发挥药效”,而是经过免疫系统进行抗原递呈,免疫细胞识别后产生抗体,抗体再发挥阻拦病毒感染或防发病等作用。以上过程,跟体表面积、体重没有相关性。
事实上,绝大多数疫苗的剂量都是不区分成人、儿童的。例如乙肝疫苗、宫颈癌疫苗、肺炎疫苗都没有人群上的剂量区别。从机制来说,疫苗进入儿童的身体之后,产生抗体的机制和成人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区别。
此外,免疫规划专家表示,打新冠疫苗时要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因为5岁以上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心因性反应,大一点的儿童要避免剧烈运动,留观30分钟。如果接种儿童出现了怀疑与不良反应有关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
如果遇到与接种其他免疫规划疫苗或者非免疫规划疫苗发生时间上的重叠,一定要确保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14天以上。
流言:预制菜含有防腐剂
真相 今年春节流行年夜饭“预制菜”。但也有消费者担心,经过冷冻和重新加热后菜品已不新鲜,认为有的预制菜保存期长达一年,肯定是含有添加剂、防腐剂。
其实,预制菜与我们平时吃到的食物没什么不同,没有额外添加防腐剂。而规范化、可追溯的生产加工流程,会让菜肴的口味更稳定、品质更安全。工厂预制菜为标准化生产,消费者拿回家只要放在煤气灶上加热就能还原味道,口味复原度与堂食现炒的不相上下。
绝大多数预制菜都需要经过高温烹饪,本身就是杀菌过程;接着使用液氮等速冻技术,通过超低温冷冻,完全能抑制微生物繁殖,所以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
另一方面,预制菜根据包装标准要求,要将所有原料罗列出来,所以配料表里会出现所用调味料中的相关添加剂。
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菜就添加了比堂食菜肴或自制菜肴更多的添加剂。即便是消费者自己购买、烹饪的食物,往往也含有添加剂。例如,不少酱油中含有谷氨酸钠、山梨酸钾,一些风味调料中含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柠檬酸等。只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添加剂标准,合理使用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