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不懂中国人养孩子的苦,多生孩子的阻力究竟是什么?


提案不懂中国人养孩子的苦,多生孩子的阻力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近日,河南省人大代表提出尽快开放生育的建议,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中国传统讲究“人丁兴旺”,但很多网民留言说,现在是“不愿生、不敢生、不想生”。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生育孩子已经不再像过去,好似家里添双筷子那么简单。生育,育比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摆在眼前的第一个养育难题就是:母亲的产假结束之后,在未满三周岁还不能进幼儿园的这段时间,由谁来照看和教育。中国的年轻父母通常有四个选择: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照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针对0~3岁乳婴儿带养方式的调查显示,由祖辈家长参与乳婴儿抚养的比例高达84.6%。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抚养”。老人带娃减轻父母负担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但却同时产生了很多家庭问题。前一阵子网上火热的上海某高校副教授离婚事件,就是中国式家庭问题的典型代表。因为带孩子,婆媳产生冲突,丈母娘入驻女儿女婿家成了总经理,夫妻两人空间被挤压,这些戏码每天都在上演,差不多让年轻的小夫妻躺在床上都要感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提案不懂中国人养孩子的苦,多生孩子的阻力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老人的一些陈旧的带娃方式也让年轻父母伤透脑筋。例如过度保护造成孩子胆怯的性格,过度喂养使孩子成为肥胖儿等等。中国年轻一代和老一辈代沟之大,可能是全世界少见的。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历了西方国家一百年的变化历程,也造成了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人价值观、消费观、家庭观、育儿观的冲突,这些冲突又在隔代抚养中凸显出来。全职妈妈/爸爸为了养育孩子,也有夫妻选择放弃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幼儿。这也就诞生了一种新的职业——全职妈妈/爸爸(当然,全职妈妈更多)。父母亲自养育对于孩子的健康、亲子关系,以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有益处。但是,全职在家养育孩子的一方确实处在很高的风险之中。
提案不懂中国人养孩子的苦,多生孩子的阻力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当孩子进了幼儿园,全职妈妈/爸爸如何重返职场?离开职场三年或更长的时间,用人单位能否接纳一个有这么长职业空白期的员工?两到三年不工作意味着停止缴纳社会保险金,如果不幸遇到了事故或重大疾病,医疗费是否会使家庭不堪重负?而其他保险的停缴,比如养老保险、公积金等,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除此之外,收入的减少也是全职妈妈/爸爸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家里少了一份收入,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以上海为例,智联招聘5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平均月薪为6774元。而上海一个三口之家每月水电煤、食品、交通等基本开销通常维持在5000元左右,再加上孩子的奶粉、尿布等高频且不菲的消费,每月还要多出1500元。假使每月再有3000元的房贷,那么即使工作的一方每月收入10000+,全家也成了月光族。而且,前提还是,工作养家的那一方还不能失业,不能生病,压力山大啊!除了经济,夫妻感情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长期在家的一方与社会脱节,能否与伴侣保持精神上的共同语言?是否会把照顾孩子的疲惫和烦闷情绪发泄到伴侣身上?而工作的一方会否觉得自己赚钱就是家里最有地位的人?请保姆照看孩子
提案不懂中国人养孩子的苦,多生孩子的阻力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这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找过保姆的都知道,这绝对是件不容易的事。保姆难找,要找受过专业带娃培训的保姆难上加难。即使找到了,也随时有可能被保姆炒了鱿鱼。要知道,保姆跳槽率可比白领高。真的找到了靠谱的保姆,价格也让人咋舌。上海的市场价是包吃包住每月工资5200元以上。就算以上的问题都解决了,保姆一人在家带孩子,很多父母也无法真正放心啊!送进私立的托儿所公立托儿所只收年满3岁的孩子,差一天都不行,8月31日出生的孩子都得家里再蹲一年等明年秋季。3岁以前,只有一个选择,送价格不菲的私立托儿所。国际托儿所一个月至少6500元,一般的社区托儿所也要3000-4000元,低价再低些的一般都存在伙食差、师资不靠谱的问题。看到这里,有人一定会问:国外老人不帮子女带孩子啊,有的人家还几个娃,怎么应付得来?答案就是,人家带娃的社会支持比我们完善。欧洲瑞典、挪威等一些国家除了产假,还实行14周以上的父母育儿假,而且鼓励父亲休假带孩子。同时,公共托儿所接纳3岁以下孩子,英国最早6个月入托,德国8个礼拜入托,而且优先照顾单身妈妈的孩子。在日本,是0-6岁都可以入托。这种照顾小娃娃的公共机构叫day care,因为是公共机构,所以收费低廉,工薪阶层都能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