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防治水患 , 兴修水利 , 以保证国泰民安 , 是中国自古以来治国安邦的基本操作 ,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由来已久 , 自清代以来 , 水灾频发 , 民不聊生 , 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所以 , 治理长江的任务迫在眉睫 。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 今有三峡大坝镇守长江 。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大坝 , 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 全长约3335m , 坝顶高185米 , 一般蓄水位能达到175米 , 总投资约为一千四百亿人民币 。 其发挥的作用和效应 ,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 。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三峡大坝除了阻挡着洪水对长江沿岸地区的侵袭 , 还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输送了电力能源 , 缓解了华中东南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 , 逐渐实现全国联网、西电东送的重要任务 。 除此之外 , 三峡大坝还为长江三峡的航运提供了便利 , 能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港 , 还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 是改善了六百多公里的航运里程的第一枢纽工程 。
三峡大坝充当着南水北调的重要角色 , 在为长江下游两岸的居民提供了强大供水能力和可靠水源的同时 , 也为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提供了物质保证 。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但是 , 三峡大坝在为国家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 , 也对长江中下游以及坝区附近的水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 。
不禁有人担心起长江鱼类生物的安危 , 如果三峡大坝没有给鱼类设计洄游通道 , 而三峡大坝又如此之高 , 下游的鱼要怎么游回去呢?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为什么鱼要游回去?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下游的鱼为什么一定要游回去呢?不游回去不行吗?
其实 , 这跟鱼的洄游习性有关 。 洄游 , 是鱼类经过千万年演化 , 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运动的一种习惯性 , 周期性 , 集群性的移动形式 。 通过洄游来更换不同时期的水域来满足鱼类对不同时期生活条件的需要 , 以助鱼类顺利完成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必要环节 。 有时 , 某些种类的鱼 , 如鲟、大马哈鱼等体型大含脂量高的鱼类 , 其洄游距离甚至能达到几千公里 。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而长江中的大部分鱼类 , 则会周期性地在上游和下游之间来回移动 。 每年到一定时期 , 长江下游的鱼类就会进行一次集体大迁徙 , 从下游游到上游进行产卵 , 在产卵结束后又回到下游 , 这种洄游被称为生殖洄游 。
鱼类为了寻求适宜的产卵条件以保证鱼卵和幼鱼能得到茁壮成长 , 常常自远海游向近岸 , 由江河下游向上游进行洄游 。 洄游路线和方向都十分固定 , 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
在长江流域之中还有一种洄游 , 又称越冬洄游或季节洄游 。 通常在寒冷冬季来临之际 , 由于水温下降等水文环境的变化 , 为了保证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季 , 鱼类通常会朝着水温更高的地方洄游 , 由浅水游向深水 , 由北部游向南部 。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越冬洄游通常受冷空气和水域温度的影响较大 , 而长江中下游领域的大型鲤类通常在冬季来临之际游向干流的河床深处以及坑穴之中越冬 。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所以 , 鱼类洄游的习性对于鱼群种族和繁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 , 就连中国著名的四大家鱼:草鱼 , 青鱼 , 鲢鱼 , 鳙鱼都有洄游的习性 。 而作为我国连接东西 , 历史悠久的长江流域 , 其中所含的鱼的种类更是高达一百多种 , 其中 , 以中华鲟 , 胭脂鱼 , 大鲵等珍稀物种近年来数量急剧减少 。
虽然鱼类的减少与人类的过度捕捞、河流污染脱不了干系 , 但三峡大坝的阻拦也使鱼类生存的困境雪上加霜 。
三峡水电站修建后,那些鱼类要如何通过大坝?至今仍是难题
文章图片
三峡大坝一百多米的巨大落差完全阻隔了鱼类洄游的活动 , 且大坝泄水孔汹涌的水速和冲力也对鱼类逆流而上的洄游造成了阻碍 , 导致鱼类无法产卵甚至越冬 ,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 甚至出现过中华鲟为了洄游集体撞坝而死的现象 , 令人叹惋 , 引起了人们对大型水利工程影响江河生态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