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考古“后浪”


考古|考古“后浪”
本文图片
郭长江副研究员(中)与考古队员正在察看曾公求编钟铭文和纹饰 。
考古|考古“后浪”
本文图片
技师刘申迪在描图 。
考古|考古“后浪”
本文图片
技师张艳芳正在拼接修复破损陶器 。
考古|考古“后浪”
本文图片
考古队员陈虎正在对青铜器铭文进行拓片 。
考古|考古“后浪”
本文图片
从文物库房到整理间 , “双人成行”搬运文物 。
考古|考古“后浪”
本文图片
枣树林墓地经过考古队员精心发掘清理后的车坑内 , 马车轮毂遗迹清晰可见 。
考古|考古“后浪”
本文图片
枣树林墓地车坑内 , 考古队员细致清理铜车器 。
在我们想象中 , 考古是什么?是老教授们背着小铲子、小刷子在昏暗的墓室里敲敲打打去“挖宝”?或是《盗墓笔记》里的奇骇冒险?都不是 。
2020年5月5日 ,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参与这次考古的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考古队员 。
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先后3次跟随这群年轻的考古队员 , 深入到五六米深的墓坑、出土文物修复室用镜头记录文物发掘和修复的过程 , 也记录下他们心中对考古的理解和追问 。
【考古|考古“后浪”】据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郭长江副研究员介绍 , “他们的队伍相对全国考古队伍来说 , 是年轻的 。 作为80后的他 , 算是年长的了 。 大多队员都是91、92年出生的 。 ”在他看来历时3年的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的勘测、发掘和整理弥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考古的缺环 , 是在“补楚史 , 补两周史 , 也是在补史书上没有记录的曾国史” 。
对于考古队员来说回家是件奢侈的事情 。 据郭长江回忆:“2019年1月的一天 , 我从外地回到武汉 , 下午到学校门口接儿子放学 , 儿子在人群中突然看到了我 , 飞扑到我怀中 。 ”他既心酸又无奈 , “儿子看到我身边的行李箱 , 很开心 , 以为我出差回来陪他过周末了 , 其实我马上就要动身 。 ”让他欣慰的是 , 那天 , 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随州枣树林墓地发掘纪录片 , 7岁的儿子看得十分认真 ,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一眼就认出了编钟和鼎 , 还很专业地发现了编钟上的铜锈 , 比看到电视上的爸爸还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