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一文读懂:中国八大方言的来龙去脉

作者:谢建国
提起中国方言,80后、90后更多的是童年记忆,日常生活中已很少使用,只是给父母打电话时、跟老乡聚会时用用。至于00后,大多已不会讲方言,有些能听懂但不会说。可以推想,用不着半个世纪,方言可能真的要消亡了!
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讲,中国的“南腔北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汉语最初的源头,可追溯至三四千年前夏商时期的中原地区。就当时而言,中原之外的地方被称作“四夷”,“四夷”之人不说汉语,他们的语言是另外的系统,如壮侗语系、苗瑶语系、藏缅语系等。后来,这些“四夷”有的被华夏族同化,开始说不太标准的“汉语”(准确说是“上古汉语”),这就成了最初的方言;另有一些“四夷”未被同化,他们的语言成为少数民族语言。
到春秋战国时,各地方言很难互相通话了。在北方,中原人听不懂胶东方言,称之为“齐东野语”;南方话就更听不懂了,连孟子都称南方人为“鴃舌之人”,把南方话视同“鸟语”。在秦汉之前,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汉人数量较少,南方土著较多,南方是一大片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他们大多使用当地的百越族土著语。
 方言|一文读懂:中国八大方言的来龙去脉
文章插图
从秦汉时期开始,历经西晋末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北宋末的靖康之变,再到明朝初年的“江西填湖广”,清朝初年的“湖广走四川”,清朝的太平天国事件,以及“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移民反复出现,由于移民的规模巨大,他们迁出地的语言和迁入地的土著语言融合,百十年后往往会形成新的方言。
了解了方言的形成原因后,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中国八大方言:吴语、湘语、粤语、闽语、赣语、客家语、晋语和北方官、。
一、吴语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吴语的历史最为久远。早在3000年前的商末、先周时期,周人首领古公亶父的儿子吴太伯(周文王的兄弟),离开陕西岐山,率众来到太湖一带,从而建立了古吴国,这是吴越地区最早的汉人,而他们使用的语言,就成了吴语最初的源头。
在春秋战国时期,浙江人不说吴语,而是说古越语。但秦汉、六朝不断往南开发,吴语逐渐同化了古越语,使浙江大部都说吴语。反而江苏本省只有苏南说吴语,苏中北说江淮官话,苏西北说中原官话。南京、镇江一带,在秦汉、魏晋时期都是说吴语的,但从永嘉之乱后的东晋开始,由于接收了大量北方移民,使北方官话和吴语融合成一种新的方言——江淮官话。
 方言|一文读懂:中国八大方言的来龙去脉
文章插图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方言,尽管在历史上不断受官话侵蚀,但依旧保留了大量古代华夏雅言,如把“不”说成“弗”,句尾不说“了”,而是说“哉”。方言学家发现,吴语发音很大程度上贴近《切韵》《广韵》,而且保留了整齐的八声调。
吴语也被人称作“吴侬软语”。如在《红楼梦》里,苏州大美女林黛玉,在“黛玉葬花”中她唱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侬”“痴”都是吴语。
老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新吴语以上海话为代表,有8%的汉族人口在使用。一般认为苏州话为最纯粹、最正宗的吴语,因为上海话是个大杂烩,融合了嘉兴话、苏州话、宁波话甚至苏北话。吴语区包括:浙江、江苏南部、上海,此外还包括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和福建浦城。
二、湘语
今天湖南的方言比较复杂,不但有湘语,还有赣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和湘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但在古代并非如此,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提及“南楚江湘”,当时湖南全境都讲湘语(少数民族除外),主要是明初“江西填湖广”后对湖南方言影响极大。
湘语是汉语方言中第二古老的,仅次于吴语,它的最初源头可追溯至古楚语。商末躲避战乱的中原移民,南迁至湖北一带,逐渐形成古楚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强势的楚国南进,把古楚语引入长江以南的湖南。反而今天的湖北原本是古楚语的腹地,后来因为接收了大量北方移民,最终北方官话完全取代了古楚语,如今武汉话完全是西南官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