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丝woosmart 多家手机厂继苹果之后布局dToF,不再是唯一


钨丝woosmart 多家手机厂继苹果之后布局dToF,不再是唯一
文章图片
集微网消息拍摄、支付、解锁 , 三大主要场景肯定了ToF这项技术存在于智能手机端的意义 。 如业界所知 , 目前行业中的ToF方案主要分为iToF和dToF两大类 , 前者在安卓市场广泛普及 , 后者则是苹果公司另辟出的一条蹊径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dToF阵营都只有苹果一家终端厂商 , 其他厂商基本上都更倾向于iToF方案 , 后者的市场渗透率明显远高于前者 。 值得关注的是 , 这样的局面或许在不久后就将出现大的转变 。
多家厂商立项
有供应链厂商向集微网透露:“其实当前业界不仅仅是苹果公司有用到dToF方案 , 大多数的手机品牌都有立项 , 包括供应链的很多企业 , 也都有在配合终端客户做开发 。 ”
与iToF方案不同 , dToF方案绝大多数的设计和制程难点都在于传感器厂商 。 集微网在报告中曾提到过 , iPhone12Pro采用的LiDAR方案是其协同CMOS供应商索尼一起开发的 , 虽然生产制造是由索尼完成 , 但苹果却亲自参与了设计过程 , 两家企业手中各自都拥有一部分专利 , 由此也引出了在除苹果外的手机厂商立项后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
上述厂商指出:“虽然供应链有很多厂商都宣称自己的方案不会侵权 , 但究竟有几家能做到还有待考证 。 另外 , 目前终端厂商为了规避专利侵权的风险都在等着索尼方面松口 , 从我们了解到的消息 , 预计是在2022年底 。 在无法采购索尼的传感器之前 , 就先用一些其他厂商提供的dToF方案进行效果测试 。 ”
据了解 , dToF的方式不止一种 , 而苹果目前采用的LiDAR方案只是其中一类 , 也就是说其他厂商并不是完全绕不开苹果的专利 。 不过比起能否绕开专利来说 , 更重要的是改用dToF方案的意义何在 。
其实自从3D感知技术出现在智能手机上 , 上述两种方案就常被相提并论 , 单从性能和应用上看 , 二者各有利弊 。 甚至就目前在智能手机端的应用场景来看 , iToF方案更具实用性和性价比 。 行业人士认为:“短期内看来 , 即便有一些手机产品上用到了dToF,应用场景也还是和iToF相差无几 , 只是效率上有所提升 。 另外 , 在解析率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
那么 , 手机厂集体布局dToF的目的仅限于此吗?
dToF意义何在?
集微网了解到 , dToF对于环境光干扰较不敏感 , 所以使用dToF可以让智能设备的深度传感工作在不同光照强度的场景下 。 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远距离测距 , 且有较高的精准度 , 如果所测距离扩展到10米以上时 , dToF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
反之 , iToF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一些近距离的场景中 。
行业人士对集微网表示:“其实对于智能手机这样的产品 , 绝大多数的场景下我们都是近距离使用 , 很少会有需要测远距、测速等场景出现 , iToF就已经足够应付智能手机所面临的解锁、支付等场景 。 ”
思考布局dToF的目的 , 其实可以参考苹果在这方面的规划 。
回顾苹果采用dToF方案之前 , 在3D感知技术上其实一直用的是结构光方案 , 而在其舍弃3D结构光转投ToF怀抱之前 , 安卓系厂商早已让iToF方案在市场上遍地开花;除了出于专利方面的考量 , 更大程度或许还是是为了自家产品的布局 , 才让苹果更加坚定的选择了dToF 。
根据集微网了解到的信息 , 上一代iPhone在摄像头模块上的成本约84.6美金 , 而上个月发布的iPhone12Pro系列产品由于改用dToF方案 , 在摄像头模块上的成本高达96美金 , 增加近12美金 。
在5G模块成本大幅增加带来的压力之下 , 苹果依旧选用了贵价的摄像头产品 , 可以想见 , 其野心显然不会局限于智能手机上 。
众所周知 , AR/VR是苹果公司近几年一直持续发力的方向 。 选用LiDAR的dTof方案 , 不仅能够改善测距精度和抗干扰问题 , 也能够进一步扩大了测距范围 , 为其AR/VR产品搭建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