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努力的学习,成绩却不见起色( 二 )


从长期看,是一点用都没有,学习的生理基础是一方面,即神经元在短时间内的强化是有限度的,所以这种突击学习并不牢固,时间一到,怎么学的就怎么忘了。
还有另一种解释,一个完整的知识其实就是一座冰山,水面的部分,称之为“显知识”,也就是课本上明确告诉我们的公理、定理、解题方法,水面下的庞然大物称之为“隐知识”,包括知识的背景,知识的由来,知识的适用范围,知识间的联系,等等,隐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平时的积累、练习、反思、实践,是一个潜意识学习、体验过程。
很多人,过分重视“显知识”,忽视了,甚至是不知道“隐知识”,但实际上,掌握了隐知识,才算是真正理解、掌握了知识。
举个栗子,上面说的过度学习、题海战术、学习错觉、突击学习,都是典型的、浅显易懂的显知识,但隐知识才决定了对它们理解的深度,才可能真的避开这些坑。
再比如,“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这句话是显知识,非常浅显易懂,相信绝大数人,看完最多是有所触动而已,但这句话却是我的座右铭,因为在我非常困难的那段时间,它陪伴了我,而我的经历、反思、坚持也为它赋予内涵,这就是隐知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这种差异,关键就在于隐知识。
突击学习,只会让我们似懂,但实际上非懂,上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大一部分原因,道理其实他并不懂,或者说,懂的太肤浅了。
回答超过5300字,内容也颇为枯燥,能坚持看到这里的,应该是真正爱学习的少数人,我有理由相信:
那些杀不死你的陷阱,必使你更强大!
5000+长文,不要忘记点赞啊,真会吐血的。。。。
PS:限于篇幅就没有讲高效学习方法,可公众号搜“高太爷”,后台回复“高效学习”获取《如何高效学习》的电子版、读书笔记及思维导图,回复“学习”获取高效学习文章合集。

■高三的时候,班上很多人都觉得我很努力。其实我只是在做一些不用动脑子的事,以免被班主任批评。例如不想写数学就记英语单词,其实什么也没记进去,但其他人都觉得我在做事。很多人都觉得我会开夜车,其实我睡的比他们都早。由此可见,你以为一些人在努力,其实没有,你只看到了表面,甚至还自己脑补了别人的勤奋。相反,我高二的时候,人家觉得我玩得很野,其实不是。我打饭排队的时候脑子里都在回忆复述政治的知识点,吃完饭回到教室后就随便翻一下看自己记得是不是对的。所有人就只看到我翻书的那一下,并不知道这几十秒的效率有多高。你能看到的只是表面,有些人不过是想伪装出一副自己很努力的样子,失败后再归咎于天赋不足。另外,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跟我一样啊,在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装样子,我就把我自己自己给坑了。



■他们并没有在学习,他们只是在写字而已。

■有些人并不是努力学习,而是做出努力学习的样子。还把自己骗了。比较典型的,就是上课猛做笔记,不思考就问老师问题,问的问题只追求解题,而不是理解。其实这些是一个问题。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其实是好的,好比打拳要练习套路。但你不能人都打脸上了,还从冲拳开始打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上课做笔记,要求经常问问题。这是用来培养你良好的习惯的(比如我,懒得要死,现在笔记都做得很随意。板书有时写着写着,序号就丢了。)但上课光记笔记,怎么听老师讲课?老师讲课很重要的好不好!铜山中学的地理范老师,听他课简直是享受好不好!老师讲课,是帮助你理解,记忆的。笔记么,在书上画画就可以了。定义书上都有,字还比你写得好。只有老师总结,或者帮你记忆的口诀才需要记录。上课苦哈哈做笔记,什么都没听到,下课不会的题直接问老师,自己也不思考。努力吧?努力。有用吗?没有。力学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你方向错了,再大的力也屁用没有啊!这就是学习形式主义,努力了,老师也知道你努力了。结果就是学不好。然后干脆得出一个结论:笨。于是勤能补拙,继续做无用功。为什么会这样?初中学过论语六则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过吗?很多人,不是笨,是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而不思考,也迷茫而无所得。为什么有人感觉数学,理科难学?因为你在背公式,你把“知识”和“生活”割裂开了。所有的科学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啊。思考一下,现在从楼上跳下去,几秒落地,落地的时候,受到的合外力是多大。这不就把运动学力学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吗?学数学。什么是微分,什么是积分,它们是干啥用的?然后你就发现它们长着和善的面孔。实在不行,你还可以思考一下在老师办公室对面楼里射死他,该在几楼,用多硬的弓,这样实用型问题啊!…………………………………我的评论区和其他回答里都出现了“智商决定论”。首先,智商肯定对于学习是有影响的。这个毫无疑问。但影响的只是最好和最差的那批人。智商高的我就不说了。说一个确实智商低的。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功率题仅仅是因为二者公式中都有“p”。作业做得非常认真。尽管完全是驴头不对马嘴。但完全是自己做的。说句实话,大部分人智商水准差不多。能看到我写得答案的人,基本上可能在生活中能碰到的,都是和自己智商水平类似的人。尤其是按照题主描述的高中生活。真的智商高的在重点班,智商低的,根本考不上高中,所以才能被我教啊。大部分人学不好,要么是方法问题,不知道怎么学。要么是思想问题,也就是懒了(比如我)。

既然你也是老师,那就聊聊我辅导学生过程中发现的几点原因,你可以针对性的帮助化解之

1、学习阻力大

这类同学一般家境中下,往往因生活、家庭、学校造成的压力或是自身的心理身体问题,造成学习的时候心态很差。须知,焦躁的心态让人无法深入思考,抑郁自卑的心态让你不敢突破难点、大脑灵活性降低,而气恨埋怨的心态甚至会降低理解记忆能力。如果在这些严重的不良心态下学习,学习的阻力就会很大,即使花费很大的努力,在学习进步路上仍感觉寸步难行。而且这类同学,不仅平时进步困难,还容易在大的考试中发挥失常。

2、学习状态差

这主要是身体因素,比如睡眠,我曾经见过某些学校的学生宿舍,10个人住一个20平左右的小房间,卫生条件空气质量都很差,再加上学校的作息安排喜欢挤压学生睡眠时间,没睡好睡足,这些学生学习时大脑清晰度差,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理,这也是许多同学刻意减少睡眠时间用来学习却进步不大的原因。

3、学习方法问题

这里边情况就多了,得分科目分阶段分策略来讨论。但简单的说,终究是没有产生足够的“学习心得”,即学有所得,光感动自己是没有用的。上课详细记笔记、下课勤快问老师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等都不说明什么,如果都是些“动手不动脑”或“动嘴不动脑”的努力,又怎么能产生真正的学习心得。再比如一些同学做题贪多求难,基础的东西没掌握好就慌慌忙做了一堆难题目,一天下来其实没有学到什么,时间都做了无用功表面上却还让人觉得很努力。

■能在考试中胜出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策略正确的人,轻轻松松学习,效果极佳。
我们经常看到那种考上清华、北大的人说自己根本没怎么努力就考上了,他们不一定是天才、智商高,但最起码能够理性地看待考试,寻找规律,摸索途径,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自然可以少费力气就能取得佳绩。
一种是真正刻苦的人。
这种人未必拥有极佳的学习方法,要背诵就傻傻背诵,要做题就拼命做题,一个知识点被他在一百道题里练习过,再笨也会了。
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在正确的策略下,投入足够多的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是指真正在学习的时间,不是昏昏欲睡地熬通宵复习,也不是三心二意地翻翻书,如果没有集中注意力,那根本不叫学习时间。
基于我们在注意力上的差距,你可以学一个小时,顶别人学五个小时。不能专心的话,去图书馆待再长的时间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专注力。
如何长时间地专注学习?
我们把专注学习的方法分为三个板块。
1.学习前的准备
在每天开始学习前,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和结束时间。
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我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预估多久可以学完这些东西?
让两个人做同样的十道题。一个人知道自己做这十道题的目的是强化自己容易搞错的几个知识点,他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投入学习,必然比另一个只给自己规划定量任务的人学习要专注。
让两个人同样记忆一章节的内容。
一个人清楚地知道必须在下午六点前结束任务,另一个人只是模糊地知道在下午要把这些内容背完,则前者集中注意力的紧迫性更强。在后者的心里,下午可以是六点结束,也可以是七点结束,当结束时间有弹性的时候,就会下意识认为还有很长的学习时间,也就更难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在为一场考试做准备,就一定要清楚「怎么样学习才能达到目标」,这样更能帮助你去抵制诱惑,专注于任务。
这个问题包括三个要素:
A.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考什么学校?这个学校要多少分数?单科目标分数是多少?
B.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哪些书上?都要做哪些题,做几遍?背哪些东西?
C.这些事情要做多久。总共的复习时间是几个月?给每一个任务分配多长时间?
如果对上面的问题有答案的话,那么,每一个你灯下学习的晚上,每一个迎着晨光背诵的早晨,你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即便不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与模模糊糊、只是知道应该这么做,专注度也会有差别。
特别为学习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把工作和学习环境布置得舒适愉悦、极尽方便,所有要干的活都在早上坐下后一一安排好,把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东西都放在眼前,比如,想考上的学校的照片。
这样长期下来,就会给自己的脑袋里装置这样一个开关:只要进入这个环境,学习就可以开始了。
尽量不在早晨或者是学习开始之前收拾桌子,这样很容易控制不好时间,导致耗费时间过长。
人天性里更喜欢简单直接的、不动脑的、眼前的事情,相比学习,整理房间显然是更令人愉悦的。
利用环境来给自己暗示,这是我过去一直忽略的一个技巧。
读高中时我不愿意在整理内务或者打扮自己上多花一丁点时间,那时候我对于学习有一种变态的专注,完全不在意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
但是那种极端专注是可遇不可求的,持续性也比较差。
我发现环境对学习有影响是因为一次搬家。
我以前住的房子是一个钢铁公司的家属楼,年代有点久远,屋子装修陈旧,怎么打扫都弄不干净,这直接导致我收拾房间的欲望不强,在乱糟糟的环境里,我的学习状态一直都不怎么好,回到家就提不起劲来。
事情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当我身处其中的时候,并不能发现环境与自身状态之间的关系,一直到我后来搬家住进一个日式装修风格的精美房子里,才发现自己的不同。
晚上回家,一开门进去就觉得很幸福,愿意静坐其中,桌椅板凳、书本台灯、被褥衣服,都摆放得整齐有序,这种整洁的环境会增加人对自己控制力的信心,由外而内地使自己产生一种「不可乱」的心情。
「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学习也是。」
大概是这种心情。
我学习的桌子上放着植物界的励志之星仙人掌,桌角贴着我的奋斗目标,台灯是朋友送的,小米品牌的,外表简洁漂亮,暖光,我超级喜欢,看到它就有幸福感,这样就直接减少了对「结束玩乐开始工作」的排斥,精神很容易收拢到眼前的工作上来。
关于学习环境还有几点要注意。
到底应该去图书馆学习,还是留在寝室就好了?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在寝室,一定要把学习环境和休息娱乐的地方分开,这样更能强化自己脑袋里的学习和娱乐开关。
我连吃饭、娱乐和工作都不用同一张桌子。
如果在一个地方,学习状态始终不好,也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调整状态,只是不要去太陌生太极端的环境中,最好是去自己本来就熟悉和习惯的地点。期末考试的时候有朋友叫我一起去校外咖啡馆学习,但实际上效率极低,咖啡馆与图书馆相比声音杂,总有人来来往往,桌子太小,光调整心情就需要很长时间。
珍惜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段。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把一节课的时间设定成四十五分钟,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个安排,把自己学习的节奏调整成四十五分钟一休息。
上学这么多年,我对这个制度始终没有习惯。
刚刚感觉自己沉静下来了,找到了状态,很快就到了下课时间,忍不住盼望下课,毕竟老师讲课也不是那么好听。
到了大学,没有自习课,学习变成一件很自由的事情。
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学习,也要准备随时被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