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章|专家热议:双循环下中国金融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 , 作为经济运行命脉的金融业 , 必然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 如何应对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
11月21日 , 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平行研讨会的主旨演讲中 , 多位专家表示 , 中国将持续稳步推进金融开放 , 这将带来巨大机遇 , 另一方面 , 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也迫使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 。

王洪章|专家热议:双循环下中国金融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文章图片
王洪章:金融进一步开放对中资金融机构能力的挑战将显著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开放的节奏 。 比如 , 6月13日 , 中国人民银行向连通公司(美国运通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
“新一轮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带来了机遇 。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章表示 , 一方面 ,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国外金融产品引入 , 提升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 , 改进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 优化竞争结构 , 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加快转型 , 提高效率 , 而通过引入外资股东的风控体系 , 深化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 , 也有利于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的水平 。
值得注意的是 , 王洪章强调 , 金融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 , 在引进机构、产品技术的同时 , 不可能是无风险的 。 随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 , 对中资金融机构能力的挑战将显著增加 。
这些挑战包括对商业金融机构风控能力的挑战 , 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挑战 , 监管能力的挑战等 , 另外 , 中资金融机构由于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 , 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还存在较大的缺失 , 在逐步消除国家信用隐性担保的情况下 , 中资金融机构很可能会受到致命的冲击 。
金融开放不仅包括“引进来” , 还要“走出去” 。 王洪章表示 , 这涉及中资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 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和认知程度 , 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 尽管近年来中资银行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 但是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力还是非常低 , 对于国际金融市场还处在涉水不深的阶段 , 尚未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和外资金融数量规模增加 , 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 王洪章认为 , 原有的监管工具应该进行调整 , 例如可以贷款的管理办法是否应当在适当的时候也应该适用于外资银行;同时要加强监管 , 内外市场打通以后要有预防性的措施 , 防范可能带来的市场波动性风险 。
基于上述挑战 , 王洪章提出两点建议 , 一是完善产品体系 , 包括对冲工具 , 衍生品和其他金融产品 , 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金融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二是构建有效的金融安全网络 , 加强金融行为合规性监管 , 资金流动大数据检测 , 宏观审慎预防性调节 , 市场预期的引导管理和必要时的管控和干预 。
埃里克·伯尔格罗夫:中国展现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调整能力
“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 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进行调整 , 而中国已经展现了其应对调整的能力 。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尔格罗夫说 。
具体而言 , 供应侧的结构性改革使得中国能够持续地实现增长 , 在保障人民安全方面颇有成效 ,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等 , 埃里克·伯尔格罗夫认为这些都是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础 , 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支持由创新驱动的发展 。
埃里克·伯尔格罗夫称 , 要实现以创新驱动的增长 , 就意味着金融体系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 真正的创新实际上源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 因此 , 中国的金融体系要能够支持中小企业的建立和滞后企业的退出 。 同时 , 金融体系应该发挥资源聚集的作用 , 便于聚焦重要的研究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