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教科书上的东西到底有啥用

个人经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这辈子会不会突然决定干什么事儿,所以当你有机会学一个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学好。学好一个东西你大概率是不会后悔的,但如果能学好却没学好,你是有几率后悔的。而且后悔了未必有亡羊补牢的机会。我和你不一样,上中学的时候比较傻,没想过这些知识有什么实际的用处这个问题,我就把它当一个途径:我学好了这些就可以进入一个好高中/好大学,一个好高中/好大学能给我一个好的平台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不过好学校就是好平台确实是真的)
所以进了大学之后我就放飞了,那会坚定地觉得自己毕业之后会工作,马基毛概没有用的,听什么课背什么书,过了就行;然后疯狂泡记者团,选了好多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神奇选修课,还蹭课蹭讲座。
我毕业之后确实去工作了,跨行做营销,客户是做计算机的,搞什么超算啊服务器这些东西的。我一个文科生,要是中学的时候像你一样“聪明”,那这时候我就完球了。因为你要给客户做推广,你首先得知道他们在干嘛。于是看着资料问题就来了,比如为什么挖矿用显卡但HPC不用?水冷比风冷贵为什么还要推水冷?这时候因为我当年好好学了计算机,我不需要从“显卡是什么”开始百度,我可以直接去找GPU和CPU的计算逻辑有什么区别;因为我当年好好学了数学,我算得过来水冷虽然机器贵但可以压缩空间节省地租成本。这些极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以及与客户工程师沟通的效率,上手就是比别人快。
作为一个应届生,我上手飞快就是最大的优势,还没转正领导就放我自己写稿子了,转正非常顺利,而且之后涨薪升职也都很平滑。这里面中学语文打下的写作基础、中学理科教育打下的知识和逻辑基础都是非常有用的。但我发誓,初中的时候坐在机房最后面远远地艰难地看着老师举着一块不知所谓的塑料板子给我们说“这是主板”的时候借我多少想象力我也想不到十年之后我能和这玩意产生这么深的联系。
后来工作了两年我觉得这个生活状态不行,和我大学导师聊过之后又和几个朋友聊了聊,慎重地下了决心要出国读个研究生。
我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两年没好好学英语了,大学里四六级也都是裸考擦线过的,词汇量当时百词斩一测才四千(甚至有一把没到四千)。然后我花了一个多月啃单词书,把词汇量搞到了七千多,雅思一考就够上语言班了。我英语其实一般,高考150的满分我都没上120,死就死在不爱背单词上了。但我当年各种课文文章我是没少背,语感搞得挺好,完形填空单词不认识就靠语感蒙的。所以我在这个基础上被生活逼迫着把词汇量搞上来了,直接就够分了。我中二的时候坚定地认为祖国母亲可以满足我的一切教育需求(但当我作为未婚未育大龄女性考虑问题的时候看着国外1年的研太诱人了),而英语这玩意真旅游用,没遇到意外情况一共不会超过五十句话的。那我要是因为这个没好好学英语,不说我高考总分掉一截还能不能进这个大学,这时候我非得辞职报班学雅思不可,连工资损失带报班的钱里外里好几万出去了,还不算工作经验的损失。
英语的问题我是自己解决了,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我大学的学分绩(加权平均分)跟我最想上的学校要求差不到2分。工作经验有加分?不不不,你成绩不到直接拒的。这个时候回头看,马基毛概史纲加起来10个学分,我平均分不到75。这玩意我一个文科生,闭关背个三天书上85还不玩似的(因为理科生90的都一抓一大把),这10个学分涨十几分,再加上一些在这个心态下没下死功夫学的课,我还能被人家秒拒吗。
但我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聪明啊,知道找工作不看成绩只看毕业证学位证啊。那怎么想得到几年之后我突然又要出国了呢。自己挖的坑自己躺进去,乖乖上次一档的学校。
我不思考埋头学习的时候一路结果都还不错,我一思考觉得“这玩意没用”,不到五年就被现实抽一巴掌。
而且这些我觉得没用的马哲,在我关注一些国际新闻以及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已经潜移默化成了我的逻辑基础。我该庆幸高中政治没有摸鱼(虽然也学得一般),要不秒秒钟被人带节奏带得飞起啊。
题主你问我文言文有什么用我还能装个逼给你说我靠语文养活了自己,或者说会写东西的人到哪都吃香。可你问我三角函数有什么用,你问我不留学不进外企不出国旅游的人英语有什么用,我还真拿不出特有说服力的说法来。我可以给你说“数学锻炼逻辑”,也可以告诉你“英语带来国际视野”,还能给你讲“中学的一切知识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我甚至能举很多生活中的小例子出来,识破骗子勾搭到好朋友什么的。但这些都太虚了,大多不足以成为人生的转折点,没有“我靠这个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这么铿锵有力。
我只能说,因为我当年傻了吧唧地好好学了这些东西,所以我成年之后只需要考虑我想干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考虑好了抬腿就去干什么了。唯一一次抖机灵觉得“学好了没用及格就行”,断了我一条路,减少了我一个选择,让我的未来失去了一个可能性。题主你可能会学理,可能会在老家考公务员,可能会移民欧美,我遇到的事情你可能一个都遇不到——也可能每个都遇到。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就这个“可能”,就是最宝贵的东西。
我琢磨了一下,至少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中小学乃至本科阶段,好好学习都是一点不亏的。真的,针尖那么大的一丁点都不亏。
|我就喜欢那种没受过语文训练看不懂合同,
数学不好好学算不明白账,
整张破纸打满英文就能骗他是说明书,的客户。

等你成家了,
你孩子问你,电视上古装剧里头她们在说啥呀?
...........
你孩子肚子疼,幸好家里有进口药品,你拿起说明书。
..............
你参加工作,领导让你帮着同事把这个月账对一下。
..............
你去考驾照,教练告诉你拐某个弯大概45度
..............

既然你确定自己会住在三楼,
那一楼二楼显然没什么用,
拆了吧。

■谢谢邀请。
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一个游戏,叫做《Minecraft》,如果不晕3D游戏的话,强烈推荐。这是一个沙盒类的游戏,自由度极高,组成这个游戏世界的几乎一切都可以被破坏、并且当作原材料收集起来。
游戏里有一类东西,叫做“红石”。单纯拿一块红石出来,就只能做个不怎么亮的小火把,把红石在地上打碎了用呢,可以当做导线。而且最搞笑的是,两个红石火放到一起,还会互相熄灭。这玩意儿无论怎么看都感觉没啥用。



但这个游戏里呢,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通电就能亮的灯、通一下电就能动一下的活塞等等。于是用这么简单的东西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做各种简单的门器件,比如非门、与门等等各种逻辑门。虽然比单纯的红石导线好了一点,但每个逻辑门的功能仍然无比简单,还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但是,如果你有哪怕一丁点计算机知识,都知道有了基础的逻辑门能够做什么: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于是,以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逻辑门为基础,玩家们做出了可以算三角函数的计算器:



可以玩游戏的计算机:



全自动农场:



以及其他无数新奇有趣的创造。
所以我其实不太同意一些答主强行给中学教科书找实际应用的做法,因为实事求是地说中学甚至大学的不少内容都没什么直接用处。
但就像Minecraft中的红石、活塞之类的物体一样,这些东西叫做“基础素材”。单独拿基础素材看,都是些没什么用处的东西。但要去建设那些看起来让你感觉amazing的酷炫玩意儿,没这些基础素材,你就只能做着白日梦“嘿嘿”傻笑了。
那是不是只有读书才能积累基础素材呢?当然不是,但无数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考虑,读书是获取基础素材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对了,我很喜欢这个游戏的中文翻译,叫做《我的世界》。
所以,你想给自己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题主的问题大概可以看成,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而这个问题下,很多答主的回答大概可以理解成,学习好课本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在别人眼里显得更牛逼,也更容易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美好。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想法,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给我们灌输的观念就是这样的。
“嘿~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北大,找个好工作,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如同开挂了一样!”
说真的,我无意指摘这种想法和观念,毕竟曾经无伤君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初中的时候,无伤君仗着比同龄人更多的阅读量,显得更有才华的样子,有些盛气凌人。说真的,现在的无伤君,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就是一个傻逼:仗着自己的优势轻视别人,那不就是傻逼吗?
前几天,无伤君去看了《银河补习班》,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电影里面已经给出了。
大家是不是觉得,任素汐饰演的母亲特别像我们的妈妈?“我这是为你好,你要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北大。别听你爸的,他会毁了你。”
电影里的爸爸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考上清华北大,只是一个过程,而非目的。
真的,学习只是过程,让我们达成那个,变成我们最美好样子这个目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考上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为我们的理想夯实一步步的路,最终让我们拥抱最美好的自己。
这个过程中,爱自己,才是最大的内驱力。
爸爸带着儿子在草地上感受什么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爸爸和包工头打赌,用连通器原理,小赢了一笔,顺便和孩子科普了他没办法理解的东西。
爸爸拿出尺子量了量孩子课本的高度,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你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每天只学习这么一点点高度的课本,对你来说,很简单。这里,他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期待效应,什么叫计划分解。
有人吐槽说,影片里的父亲白天带孩子游山玩水,晚上孩子复习那么点东西,居然能一下子从学年末尾考到学年前十,这是开挂了吧?事实是,一个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并且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因为那成绩只是孩子拥抱自我的副产品。
成长,是很疼也很爽的。这个过程可以从我们出生到死亡持续下去。我们学习的目的,从来不是让自己在别人眼中变得如何如何,而是抚平成长过程中的创伤,追逐自己的梦想,接纳自己和这个世界。最后我们的收获是,让自己变成好奇、善良、温暖、自信、幸福、宽容、充满安全感和想象力的人。我们没办法依靠类似才华、天赋、身份、地位、财富、成就之类的条件来获得这些品质,而恰恰相反,我们拥有了这些品质之后,这些条件会慢慢成为世界给我们的奖励,不必我们费力去追逐。

































最后,惯例应用心理学彩蛋,告诉男童鞋一个小福利吧。女童鞋不要看。
当你在端午祭,穿着汉服和同袍们一起看江景的时候,可能会有气质很棒而且很好看的小姐姐是同袍或者围观者。旁边的同袍如果吟哦“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企图引起小姐姐的注意,别怂,无视他。没有哪个小姐姐会因为他装模作样吟哦诗词而对他另眼相看,只会觉得很尴尬。你只需要拿起雄黄酒用手蘸一点,朝你喜欢的小姐姐弹一下,然后凑过去闻一下她的头发,若无其事地告诉小姐姐,你身上的气息很好闻。后面,你就会发现,小姐姐很喜欢和你一起聊天,甚至会在拒绝别的小哥哥搭讪的情况下,给你留下手机号。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当然,你要体态自然,神情自信才行。

■看武林外传,看不懂
看长安反恐十二时辰看不懂
看宫斗剧看不懂
唐玄宗不知是何人只是知道杨贵妃,却又不认识杨玉环
知道武则天不知李治何许人
认为外国古代各种牛逼,却不知中国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车同轨书同文不懂,别人一骂跟着骂
同事a看小说,说想穿越,到古代大展身手。另一同事b回:穿越去搞王莽新政啊?他死的挺惨啊。a:王莽是谁?(吃饭的时候同事a刷小说感慨一番,同一部门的b开始怼)
同事请假去西安玩,给我激情澎湃够呛:看秦始皇去啊。同事答曰:秦始皇看什么?。我兵马俑??那是去华清池?同事答曰:什么意思啊?没太明白,我是去看摔碗,就dy上的,那个摔碗诶呀那个可有意思了,我给你看。(不好意思,保安小哥请假也叫来我这递交申请,批准才签字,所以嘴贱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