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这只是谣言,郭嘉重谋略诸葛亮重内政

其实“郭嘉不死 , 卧龙不出” , 后面还有三句:
卧龙一出 , 周郎遂卒 ,
凤雏不落 , 卧龙继伏 ,
冢虎一出 , 卧龙遇阻 。
我们需要知道这四句话从未在任何史书亦或者野史当中被提及到 , 之所以现在会流行这些完全就是我们现代人自己编出来的 , 最开始应该是在某论坛亦或者某贴吧中出现的 , 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抬高郭嘉 , 贬低诸葛亮罢了 。 由于《三国演义》实在太受欢迎 , 所以里面每个人物都会有人觉得他最厉害 ,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各种吹 , 有“诸葛亮吹”、“郭嘉吹”、“关羽吹”、“刘备吹”及“刘禅吹”等等 , 总之就是我喜欢的就是三国里最厉害 。 其实个人觉得大可不必这样 , 三国本就是一个群星荟萃的时代 , 名将如鲫谋士如云 , 他们每个都有着自己的优势 , 我们本就没有必要去分个孰强孰弱 , 而且每个人在三国中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 , 有人喜欢吕布的武 , 有人喜欢关羽的义 , 也有喜欢张飞的忠 , 总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 难道就一定要分出个谁最强谁最弱才好吗?如果是这样 , 那好似就失去了看三国的意义了 。
【历史故事】“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这只是谣言,郭嘉重谋略诸葛亮重内政
文章图片
所以我们根本就没必要去讨论郭嘉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强 , 其实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大才 , 甚至是奇才 , 他们都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谋臣 , 曹操曾评价郭嘉“使孤成大业者 , 必此人也 。 ” , 而刘备也曾评价诸葛亮“孤之有孔明 , 犹鱼之有水也 。 ” 。 可以说魏因郭嘉而兴 , 蜀因诸葛而起 , 两个人都是各自政权中最大的功臣 , 再者两个人本就无法进行比较 , 郭嘉只活到三十八岁 , 而诸葛亮却活到了五十四岁 , 诸葛亮为蜀国效力了二十七年 , 而郭嘉为魏国只效力了十一年就死了 , 在当时两个人处的环境和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 , 所以能怎么比呢?况且也无需去比 。
当然可能很多人的确了解正史中郭嘉是怎样的?这里我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 。
慧眼识主
最开始的郭嘉并不是投靠在曹操的麾下的 , 他最开始是投奔当时最强大的诸侯袁绍的麾下的 , 但是郭嘉在经过数日的观察后 , 发现袁绍并不是一个能够统一天下的英主 , 于是他并对袁绍的谋臣说了这么一句话“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 , 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 , 从而可以立功扬名 。 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 , 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 。 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 , 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 , 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 , 建称王称霸的大业 , 实在很难啊” 。 说完并离开了袁绍 , 自此之后六年一直赋闲家 。
直到公元196年 , 郭嘉被荀彧推荐给了曹操 , 于是曹操就召见了他 , 在经过彻夜常谈之后 , 曹操说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 , 就是郭嘉了” , 郭嘉也说道“这才是我想要为之效命的主公啊” 。 于是郭嘉并投到了曹操的麾下 , 开始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记载:“初 , 北见袁绍 , 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 , 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 而未知用人之机 。 多端寡要 , 好谋无决 ,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 , 定霸王之业 , 难矣!”于是遂去之 。 先是时 , 颍川戏志才 , 筹划士也 , 太祖甚器之 。 早卒 。 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 , 莫可与计事者 。 汝、颖固多奇士 , 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 召见 , 论天下事 。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 , 必此人也 。 ”嘉出 , 亦喜曰:“真吾主也 。 ””
【历史故事】“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这只是谣言,郭嘉重谋略诸葛亮重内政
文章图片
献策灭吕布败刘备
公元198年 , 曹操攻打雄踞徐州的吕布 , 一路曹操势如破竹 , 三战就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中 , 但由于下邳城高防强 , 再加上吕布一直坚守不出 , 曹操围困了近半年都不能攻破下邳 , 于是准备撤兵 。 但此时郭嘉却看到一点胜利的机会 , 他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 , 便不久于败亡”的理论 , 立劝曹操快速攻击 , 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 , 并开始了对下邳的强攻 , 最终攻克下邳 , 擒杀吕布 。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记载:“征吕布 , 三战破之 , 布退固守 。 时士卒疲倦 , 太祖欲引军还 , 嘉说太祖急攻之 , 遂禽布 。 ”
【历史故事】“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这只是谣言,郭嘉重谋略诸葛亮重内政】公元200年 , 曹操为了能够可以安心的与袁绍进行最终的决战 , 于是准备在未与袁绍进行作战的时间灭掉在徐州的刘备 , 但是此时曹操的麾下却大多担心袁绍会趁机来打许都 , 这样会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 , 而曹操也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 。 这个时候郭嘉却提出可以攻打刘备 , 理由就是“袁绍向来优柔寡断 , 不会迅速作出反应 。 刘备人心未归 , 立足未稳 , 迅速进攻 , 他必败无疑 。 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 , 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 , 决不能失去 。 ”于是曹操决定听取郭嘉的意见 , 举兵攻打徐州 , 最终刘备大败 , 其妻子也被俘虏 , 手下的大将关羽也被俘获 , 且也果然如郭嘉所说袁绍并未作出任何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