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活不成“寒门博士”的穷人,正在从互联网上消失( 三 )


教育学讲师程猛曾经在一席演讲中谈到 , “读书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个人事务 , 而是一种道德事务 。 ”
由于家境的贫寒 , 家人们往往要牺牲良多;
而成绩是回馈家庭和师长的唯一方式 , 于是他们只能像苦行僧那样自制和专一 , 让自己成为“读书的料” 。
黄国平的经历是让人钦佩的 , 但造就这种“奋斗”的客观环境却是可悲的 。
其中的痛苦、艰难 , 有时候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 。
我有时候会觉得 , 自己对“奋斗”这个词的态度有些双标 。
一边抱怨生活压力大、成功路径越变越窄 , 热衷于把“躺平”视作自己佛系人生的准则;
但看到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人 , 又希望他们“更勇敢地走出来” 。
或许整个社会都太习惯“奋斗改变命运”这样的底层故事了 , 以至于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件事对于他们的难度 。
然后指责他们“不够努力” , 就变得理所应当 。
年初去世的的UP主墨茶 , 曾经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同情;
然而当他的母亲在采访中爆出他“成年后依然向家人讨要生活费”后 , 部分舆论又迅速反转 。
你看 , 只有拼命努力过了的底层人才能被理解;
否则那些挫折、障碍 , 都会变成“不努力的借口” 。
《变形记》里有个人气很高的农村女孩梁小友 。 因为乖巧好学 , 长得又好看 , 被网友称为“神仙妹妹” 。
当网友们脑补她以后会认真学习 , 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时候 , 又发现她已经从高中辍学 , 成为了一名网红 。
从梁小友的立场来看 , 父亲突然生病让她的家庭负担陡然加重 , 自己只能赶紧工作赚钱;
但依然招来了不少非议:“穷人家庭就是短视 , 只盯着眼前那点利益 。 ”
随着奋斗叙事的进一步延伸 , 衡量穷人的标准也越来越苛刻;
从前还是“要靠奋斗出人头地” , 如今连奋斗的姿态也被纳入评判体系 。
穷人的努力只剩下咬牙吃苦这一种样子 , 当网红就是“胸无大志” 。
然后那些所谓的“劣根性”就会盖下来 , 顺手抹除人们心中的最后一丝同情 。
所以为什么说“奋斗叙事”是有副作用的?
当它成为底层唯一可被接受的形象 , 悲剧也不过是衬托美德本身的“点缀” 。
而那些被困难打垮 , 对生活心存怨怼的人 , 永远无法得到真诚平等的审视 。
但事情本不应该这样 。
那些跟我们生活中同一个社会中 , 依然在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们 , 也应该拥有被关注、被帮助的权利 。
而不是只能在尽全力摆出合格的“奋斗”姿态之后 , 才获得舆论轻描淡写的一瞥 。
【女孩|活不成“寒门博士”的穷人,正在从互联网上消失】不苛求正确 , 只好好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