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一共6句3句抄袭2句化用,网友:改得很高明

文/顾无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中描绘的场景想必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现代人归根到底也还在农业社会之中,城中之人反而比农村人更怀念。
所以在短视频平台兴起之后,爆火的是李子柒,华农兄弟这些朴实无华的农民,本以为无人会关注的生活,却是许多城里人的桃花源。
在我的理解里,城市与农村生活最大的区别在于,城市是趋同的,它不需要考虑太多其他因素,所有的城市目标都一致:发展经济。在这一个相同目标的引领下,城市的建设,文化,政策都是渐渐趋同的。
而农村则不是,农村发展农业是要“因地制宜”的,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多少土地就有多少种发展方式。我们常常惊叹于古人的发明创造,天府之国的都江堰,南方的梯田和各种各样创新的种植方式,这些都是古人因地制宜发展的成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才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一共6句3句抄袭2句化用,网友:改得很高明
文章插图
【临其诗境】
“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这三个字大概是我最向往的境界。我从小不喜欢打伞,小时候的天还蓝,空气还好,不用担心雨中有多少污染物,每到下雨的时候就开开心心跑出去,撒欢儿式的在外面玩,父母也从来不管,反而更愿意和我一起。
或许这雨里,也藏着他们的回忆。
后来走过了许多地方,从县城走过一个一个大城市,每个城市的特色并没有体会到多少,最明显的感觉是伞变多了。
下雨的时候自然是人人都打伞,晴天和阴天也都有人打着太阳伞。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一共6句3句抄袭2句化用,网友:改得很高明】伞意味着拒绝和隔离,一朵一朵伞,像是一朵一朵孤独绽放的花儿,可是没有阳光没有雨水,花儿真的能够独自绽放吗?
古人尚且放纵自己,在细雨中品尝着自然之美,今人何苦如此保护自己呢。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一共6句3句抄袭2句化用,网友:改得很高明
文章插图
今天和大家欣赏的这首词有些特殊,讲的是苏轼在一次雨中的经历。大家可能会想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但今天这首词中的苏轼,少了些锋锐,多了些面对世事的从容。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6句词中,有3句是完全抄袭,还有2句是化用的,抄袭的就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原作。
不过古代的版权意识自然没有现代高,文人之间互相戏作反而是一种胜事,这一种创作手法又叫做“隐括”,也就是将前人诗文名句加以剪裁或者改写来创作新词的做法。
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苏轼接到朝廷命令,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一路沿长江而下。途中,苏轼碰到了一条渔船,正是微微细雨时,烟雨朦胧中,渔夫在船前巍然不动。有感于渔夫与自己的生活状态,苏轼写下这首《浣溪沙》。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一共6句3句抄袭2句化用,网友:改得很高明
文章插图
【经典原文】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一共6句3句抄袭2句化用,网友:改得很高明
文章插图
【条分缕析】
上阕与原作相比,多加了“散花洲外片帆微”,这一句的作用是描写具体场景,以示与原作的区分,而且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出现“片帆微”,自然是有一叶舟出没在风波里了。
下阕则是将原作的“青箬笠,绿蓑衣”扩充为14字。“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一句很有些小时候听《哪吒》主题曲的意思: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一共6句3句抄袭2句化用,网友:改得很高明
文章插图
“扎俩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着俩风火轮 ,乾坤圈手中拿;混天绫护着他,轩辕箭满弓拉。”
自然,有着遮护全身青竹壳斗笠与绿蓑衣,渔夫也可以同宝物环绕三头六臂的哪吒一样。
纵然前方翻江倒海,我心不动,自岿然不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