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赋能,更好实现“幼有善育”,上海从幼儿发展、科学保教、管理变革着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信息化赋能,更好实现“幼有善育”,上海从幼儿发展、科学保教、管理变革着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文章插图
“早上好!”步入测温区 , 孩子们向眼前白白胖胖的机器人问好 , 伸出双手便可无接触清洁手部卫生 。 同时 , 机器人完成自动感应 , 孩子的身高、体温等数据被实时记录并上传至云端 , 老师们则根据这套数据动态调整孩子一天的活动和饮食 , 家长也可以实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健康状况 。 这正是发生在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的一幕 。
如今 , 上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赋能 , 为“幼有善育”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 采访人员从市教委获悉 , 本市将从幼儿发展、科学保教、管理变革三方面着手 , 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 据悉 , 教育部门正在研制《上海市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试行)》 , 将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应用场景 , 实现信息化时代的“幼有善育” 。
让老师“多一双眼睛” , 为孩子提供个性化教育
“学号9 , 运动心率174次/分钟 , 发出实时预警 , 暂时停止运动 。 ”安庆幼儿园园长温剑青介绍 , 幼儿园里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 智能手环让老师“多了一双眼睛” 。 借助智能手环 , 教师可及时了解幼儿实时心率、血压、血氧、运动量、消耗的卡率、活动轨迹等 。 同时 , 智能手环数据还将呈现出每个幼儿在运动能力、兴趣点方面的差异 , 教师则可据此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 。
“随着上海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我们发现 , 目前仍存在部分教师对儿童的成长规律研究不够、家长对科学育儿知识了解不够等现象 。 ”市教委信息中心学前教育信息部副主任茅红美表示 , 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 , 能进一步助力这些难题的破解 。
据悉 , 本市将积极运用智能化设备完成幼儿园每日晨检、全日健康观察、体质监测、膳食配餐、卫生消毒、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幼儿运动、情绪、睡眠等情况 , 并利用“管理通” “家园通”等应用 , 拓展幼儿健康电子档案 , 开展融合分析 , 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
不仅如此 , 各园所还将通过信息平台 , 向家长传递实时的幼儿教育资讯、科学的育儿理念和优质的亲子互动资源 , 宣传防病和保健知识 , 指导防病和保健方法 , 提高家长参与保教工作的便捷度 。
【信息化赋能,更好实现“幼有善育”,上海从幼儿发展、科学保教、管理变革着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茅红美介绍 , 目前“园园通”已接入全市所有公办幼儿园和80%的民办幼儿园 。
坚持儿童视角 , 保护儿童的视力与隐私
信息化时代 , 不少家长也隐隐担忧 , 这是否会导致幼儿暴露在屏幕前的时间过长 , 进而影响视力?数据的收集与上传是否会导致隐私泄露?信息的透明化会不会增加家长的焦虑?对此 , 相关负责人明确做出回应 。
“信息化并不等于屏幕化 。 ”茅红美介绍 , 信息化的托幼园所将通过智能系统保护幼儿视力 。 比如 , 智能感应灯的智能语音感应器 , 能随时提示幼儿注意坐姿;智能技术应用还能主动控制屏幕使用时间 , 减少幼儿屏幕暴露时间 。
谈及儿童隐私安全的保护 ,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 , 从各园所采集的大数据由市政府统一管理 , 只限教育系统内部运用 。 他补充道 , 教师务必与家长实时沟通儿童健康和安全情况 , 但也要提升家园沟通的有效性 , 预防信息化给家长带来过度焦虑 。
“十三五”以来 ,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工作处副处长王纾然表示 , 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 充分整合上海学前教育信息化“一网一平台” “三通多应用”等方面探索实践的成果经验 , 实现学前教育系统和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 , 打破信息孤岛 , 打通应用层级 , 满足各部门各区域多源数据的转换对接 , 并为新技术、新应用、新环境的建设留有发展空间 。